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一份特殊的礼物见证——隔离不隔心 同心抗疫情
发布时间:2022-02-13 11:30:00 Sun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一份特殊的礼物

2022年1月26日,新冠肺炎疫情再袭杭城。为防止疫情扩散蔓延,较多与疫情存在风险关联的人员被转移至集中隔离点。杭州公安迅速抽调精干警力,全力投入“战疫”,坚决守牢集中隔离点“防线”。在近200个隔离场所组建临时党支部,设立12个党员先锋岗、党员突击队,众多民警、协辅警冲锋在前、主动担当,出色地完成了隔离点管理和服务任务,充分展现了杭州公安“三能”铁军风采。

“我是党员,我先上”

上城公安分局南星派出所民警陈永俊,今年虚岁六十,一个为公安工作奉献了一辈子的老党员、老民警,还有一年就该退休了,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他坐不住了。

1月27日,他主动请缨去增援滨江设卡,从1月28号凌晨0点到8点。当晚,北风呼啸、风雪交加,这位老共产党员一声不吭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展现了“关键时刻冲得出来”的担当精神。1月29日,辖区集中隔离点需要人员驻守,一封带着鲜红手印的手写的请战书交到了所领导面前,“我是共产党员,我先上”,陈永俊主动放弃了春节这个中国人传统的与家人团圆的节日,承担起隔离酒店的工作任务,为“党员”二字做出了最生动的诠释。

1月29日上午,正在巡车执勤的钱塘分局巡特警大队民警梁亮接到分局即将成立民警抗疫突击队,进驻隔离点的通知。梁亮的妻子是医务工作者,此时也正在社区防疫工作一线拼搏。家中还有三个年幼的女儿,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但梁亮还是毅然第一时间报名参战。“我是党员民警,我要报名”。他将女儿们送到老人身边后,简单收拾随身物品就上了“战场”。在隔离点,他独自挑起了搬运餐盒、检查监控、安全巡逻等多项任务,尽可能地改善隔离点群众的生活状态。部分房间中的隔离人员反映隔壁KTV存在深夜扰民影响休息的问题,梁亮同志一边积极安抚情绪,一边及时联系属地所值班领导,使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解决,隔离群众对公安民警的工作态度、反应速度和处置结果都表示十分满意。

滨江分局浦沿派出所“50强基”民警郑全虎,也充分展现了一位老同志老党员老民警的高度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主动请缨到辖区隔离酒店参加工作。在酒店,老郑肩担责任、积极履职,他和战友们24小时轮班盯着监控,检查保安人员履职情况和了解掌握被隔离人员动态;积极和被隔离人员电话沟通交流,了解隔离人员需求,消除隔离人员恐惧、不安情绪。老郑在这一待40多天,他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确保隔离点所有人员平安有序完成隔离,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隔离,隔不住真情”

在集中隔离点坚守的公安民警和工作者们,既严格管理又细致热心,也令杭城冬日里的隔离点内充满暖意。

“新年快乐!”

不久前,在萧山某隔离酒店隔离的市民纷纷收到特殊的礼物——新春贺卡和福字,令隔离人员感到既惊喜又暖心。

这些贺卡和福字是萧山区公安分局法制大队民警瞿家浩和专班工作组的同事们一起手书,然后委托专门医护人员送到隔离人员门口的。瞿家浩是一位从警27年的老民警,从1月28日起,他进驻萧山城市酒店隔离点,作为专班组的公安代表开展工作,一直坚守岗位。“既然大家春节在一起过了,那就是一家人了,我要尽点力,想办法让大家在这里也感受到‘年味’。”

2月8日傍晚,工作人员敲开了富阳某疫情集中隔离管控点孙女士的房门,随晚餐一起送来的,还有该点驻守民警富阳公安分局城东派出所汪警官手绘的一幅生日祝福画。当天是隔离人员孙女士的生日,但由于隔离管控要求,这个生日孙女士只能在房间内独自度过。“生活需要仪式感,隔离期间的生日,更要群众感受到温暖”。于是,在工作闲暇之余,民警汪科民手绘了生日祝福画让工作人员代送给孙女士。虽然画得很笨拙,但是满满的心意和祝福让孙女士感受到了管理民警的用心。“瞬间破防了,真的超级感动!没想到还能收到这样特殊的礼物......”

同样是2月8日,临平分局巡特警大队机动一中队副中队长刘洋刚在隔离点巡逻完毕后,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就地取材的“果篮”、一件签满了隔离点工作人员姓名的防护服。

刘洋是1月29日开始这次隔离点驻守任务的。他所在的集中隔离点,最多的时候隔离了200多名集中医学观察人员。开始隔离时因为刚好临近春节,大家难免会心生不安,刘洋和工作人员就一个个给大家打电话,解释政策,做好疏导,最后大家都平平安安地在隔离点里过了年。“在这里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和医护、工作人员同吃同住,大家都很拼,”刘洋说,“像医护人员早上6点就开始采样,他们从来不说辛苦,穿上防护服他们真的就是战士。这里的被隔离群众也很支撑我们的工作,大家相互配合好,共同渡过这个难关。”

这个特殊的春节里,刘洋已经与这里的隔离群众、工作人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因为其他勤务安排,刘洋不得不先行撤出隔离点,没想到在离开之前,他收到了这份有意义的“礼物”。“很感动,很不舍,我会记得这一段经历。”

作者:通讯员杭公宣 记者李建刚  编辑: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