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杭州这所小学新打造的“浸润式”思政空间,掀起“红色”学习热潮
发布时间:2022-01-19 17:33:31 Wed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中午休息时,许多长江实验小学的同学,会来到学校新打造的“长江红·学习角”,认真挑选一本图书,坐在这安安静静地看一会;也有同学,会拿着刚写好的便利贴,贴在“星空的思考”的问题下方;“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______首先建立的?”还有同学,在“互动答题区”兴致勃勃,一较高下。

这一块知识性、思辨性、趣味性、互动性并存的空间,是长江实验小学这个学期校园文化建设改造的一部分。这样的“长江红”新空间,校园里还有不少,都和孩子们的价值观培养息息相关。

image.png

体感游红色景点、宪法宣誓台、“星空的思考”

这些学习空间充满红色元素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走进杭州长江实验小学武林校部门厅,一行字映入眼帘。

“长江红·学习角”就设在门厅的右侧,这是一个圆柱状的图书空间,和一般的图书角不同,上面摆满了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的书籍,以及不少红色图书。比如《习近平讲故事》《习近平扶贫故事》《可爱的中国》《小英雄雨来》等,考虑到读者都是小学生,学校特意选购了一些少儿版的图书,以更符合孩子们的阅读认知能力。

在这里,一个“红色朗读亭”尤其引人注目,这是类似于一个电话亭的空间,关上门外面的世界依然安静,里面的空间则可以让学生们放声朗读。“我们既不能因为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得到的赞扬而骄傲自满,更不能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这段话正是来自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下文简称《读本》)里的金句。读完后,系统根据孩子的读音标准给出打分。

image.png

往里走,在校史陈列馆有“闪亮长江红·互动答题区”。这是一个类似于学习强国的挑战答题库,里面搜集了不少《读本》以及近年来的时事政治有关的题目,有一万多套题型组合,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进行知识竞赛。

image.png

走在长江实验的校园里,记者发现校园里的红色印记还真不少。这里随处可见学生的书法作品,内容都和“爱党爱国”有关。

在北教学楼,学校开辟了一面星空思考墙,不少学生从小公民的角度,把对社会问题进行哲学思辨的感悟分享在这里。比如一个简单的问题“在你心目中,谁是英雄?”,各个年级的同学们就给出了丰富多彩、充满思辨的回答。

image.png

image.png

“以前,我觉得英雄只出现在新闻里,这次疫情让我认识了许多平凡的英雄,医生、护士、警察,他们每一个都是战士。”“在我心中,我的妈妈就是一位英雄。这些天,她一直参与社区防疫管理,为社会作贡献,我感到很骄傲……”

星空思考墙的斜对面就是宪法宣誓区,在这里学生们可以接受法治和公民教育。在“国家宪法日”时,同学们就在这里庄严宣誓。

image.png

进入时光隧道场馆,学校设计了游红色景点体感游戏。随着身体的左右摆动,屏幕上的飞机也相应左右航行,记者体验的这次,“飞机”停靠在了杭州雷锋纪念馆,屏幕上显示出了雷锋纪念馆的图片和简介。

这些弥漫着红色文化的新学习空间,体验和交互性很强,让同学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当前的长江校园里,正是有了这些能看、能听、能读、能赛、能玩、能思考的新学习空间,孩子们对于《读本》学习和党史知识乐此不疲。这些空间全时开放,学生通过6年时间的红色文化浸润,将把‘红色根脉’的基础扎得更牢、夯得更实。”校长吴聪慧说。

乐学、会学、爱学

让思政资源“活”起来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吴聪慧拿“长江红·学习角”举例,它设在一楼门厅处,书本就应该是能在孩子伸手即得的地方。这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他们在休息时间或者放学等家长的时候,可以在这里进行红色读本的阅读,在潜移默化中,更好传承红色基因。

2021年秋季,《读本》正式进入全国中小学课堂,成为学生的必修内容。学校正结合《读本》进校园和党史教育进课堂,探索“新时代长江红”育人体系,让思政资源“活”了起来。

和传统的灌输式思政、照本宣科不同,长江实验小学党总支牵头,根据《读本》各课主题,研究出14门“精品课程”,每个主题选取一个小切口,并且是来自于现实生活的。

image.png

如何让《读本》入脑入心,除了以课程为载体,还要能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好地滋养学生心灵。红色朗读亭、互动答题区就是很好的载体,“因为有打分,孩子们相互之间会进行趣味竞争,这也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去学习《读本》知识,了解时事政治,进而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红色种子。”吴聪慧说。

“种下一颗红色种子,创建一个儿童乐园,涵养一种书院气息,引导孩子们以哲学思辨的角度更好地关注社会,真正成为有‘中国心·世界眼’的小公民。”

image.png

这些年,国家一直在倡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思政教育仅仅靠每周几节班队课、思政课,显然还不够。除了校园内,思政课还走向校外“打卡新拱墅”。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但社会的资源却是庞大的,可以充分挖掘。随着新拱墅“破茧成蝶”,长江实验小学也启动了“闪亮长江红,打卡新拱墅”主题活动,学校根据《读本》和党史中的内容,为学生设计研学路线,同时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带动家长深入参与,一起融入“拱·有优学”美好教育新版图。

“当思政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画面、一个个有趣的活动,学生可以用手去触碰、用心灵去感知时,思政教学自然就活了。”

image.png

“当前,我们已经在和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等区内20余座博物馆取得联系,后期还将从拱墅区延伸到杭州市以及浙江省,推出市内省内的研学线路。这也使得学校的思政资源,源源不断。”吴聪慧说,除了场馆共建,当前学校也正在尝试和高校构建党建联盟,邀请高校的思政课专家,进校为老师的授课把脉,甚至直接让教授给师生、家长上思政课,更好地提升长江思政教育的理论高度和品牌亮度。

“我们希望通过深化家校社一体化协同,引导学生从学校的‘小课堂’走向社会的‘大课堂’,以更好丰富学生的学习场景,让学生思政感悟更深刻。”吴聪慧说。

作者: 记者 吴越溪 通讯员 李晶  编辑:徐文杰
这一块知识性、思辨性、趣味性、互动性并存的空间,是长江实验小学这个学期校园文化建设改造的一部分。这样的“长江红”新空间,校园里还有不少,都和孩子们的价值观培养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