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六郎十分金”金铤
南宋(1127—1279)
长11.9厘米,宽1.4厘米,厚0.1厘米
“韩四郎十分金”金牌
南宋(1127—1279)
长1.9厘米,宽1.1厘米,厚0.1厘米
“清河坊西”戳记金叶子
南宋(1127—1279)
长10.15厘米,宽4.0厘
图片来源:杭州博物馆
接下来看看南宋的“韩四郎十分金”金牌、“李六郎十分金“金铤和“清河坊西”戳记金叶子,他们是它们是1999年在杭州西湖大道与定安路交叉口 (三桥址河下)出土的,主要用于兑换、赋税、上供、军费等开支。
记者可以看到在金牌、金铤的背后都刻有“十几金”、“十分十分”的铭文,徐颖介绍说:“这是表示此产品是高成色,而且制作工匠姓名也会出现在金银货币中,‘韩四郎’是工匠姓名,宋代民间对男子的称呼,先是姓氏,再是兄弟排位次序,后加一个‘郎’字。‘韩四郎’铭文在出土的金铤中多次出现,推测这位可能是当时比较有名的行业工匠”。
而金叶子是由纯金箔职称,薄如纸张,形状像经过折装的书页,具有携带方便,容易分割的特点。
最早记载南宋金银铺的耐得翁《都城纪胜》提到,宋宁宗年间,“自五间楼北至官巷御街,金银炒引铺,仅百余家”,足以说明竞争激烈。南宋金银货币已经广泛使用于国家财税领域和民间工商贸易,可见当时经济繁荣。
龙泉窑粉青釉凸弦纹奁式炉
南宋(1127—1279)
高10.0厘米,口径10.4厘米,足径7.4厘米
图片来源:杭州博物馆
这件文物让记者联想到了电影名称《第一炉香》,这是在1978年杭州葛岭出土的南宋龙泉窑粉青釉凸弦纹奁式炉,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征宇说:“这个炉应该是宋代的古人用来焚香的,而且此器造型规整,胎体致密,通体施粉青釉,釉层肥厚滋润,是南宋龙泉窑的精品之作”。
奁,本为盛放食物或梳妆用品的容器,战国时期即有出现。宋初,理学大兴,崇尚鉴史以修德,金石学兴起,尚古之风盛行。而模仿高古铜奁之形作瓷香炉,即是宋代尚古的表现。
本次开箱布展的还有2006年杭州庆春路、新华路交界处过街地道工地出土的北宋开宝四年(971) 石经幢和1990年杭州浙大化工厂11号墓出土的南宋(1127—1279)越窑青釉瓷佛珠。徐颖说:“这些宝贝都是我们在杭州博物馆藏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可以说是一座城市的历史家底了”。
图片来源:杭州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