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走失16年的儿子回家了 今年重阳节圆了这名76岁妈妈的团圆梦
发布时间:2021-10-14 10:40:36 Thu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10月14日是重阳节,对于浙江安吉县76岁的吴老太来说,能够与离家走失16年之久的小儿子团聚,无疑是最好的节日礼物了。

“还认得妈妈吗?”见到失散16年的小儿子,在家等候盼望多时的吴老太紧紧握着儿子的手,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做梦也想不到,能再见到小儿子!”吴老太反复说。

母子俩相距不到100公里,可是相见之路却走了16年。近日,在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的帮助下,他们团圆了。这也是今年以来杭州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的第470名特殊疑难救助对象回家。

回到家的黄某享受着亲情的温暖.png

16年前从家中走失,街头流浪得到救助

黄某今年49岁,16年前从家中走失。

2007年6月28日,黄某在富阳街头流浪时被民警发现。由于他几乎不会说话,无法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家人联系方式且随身没有有关身份的物品、标记等线索,寻亲始终无果。后来,他被安置于富阳区社会福利中心,工作人员给他起名为“吴山陆”。

黄某哥哥告诉工作人员,黄某从小智力方面有些障碍,一直与父母一起生活。“有时候他自己早上或半夜会走出去,但是都会自己回来的。家附近方圆2公里内路,他都认得的。”黄某哥哥说,弟弟在家时长得白白嫩嫩的,但只有3岁孩子的智力水平,几乎没有语言功能,还总是会把自己的衣服弄脏、撕破,并且经常会把垃圾捡回家。

专项帮扶救助行动,开启黄某寻亲成功之路

今年5月,杭州市救助管理站“救助急先锋”送寻亲服务下基层,帮助区县救助管理站长期滞留救助对象寻亲。

生活在那里的特殊疑难救助对象,有的智力残疾,有的有严重精神障碍,有的甚至患有多种疾病,几乎都无法正常沟通,导致寻亲难度加大。

左伟是杭州市救助管理站业务科科长,也是这支寻亲团队的队长。

“你叫什么名字?老家在哪里?”见到救助对象时,左伟和队员们都会先问一句。“能够简单沟通的,我们会多跟他交流,听方言辨口音。”通过观察对方的反应,左伟和队员们再进行下一步的甄别。

若是救助对象不会言语,左伟会拿一张纸、一支笔,不厌其烦地在他们耳边问些问题,并让他们拿笔写写画画,再从他们写的潦草字迹或是简单图画中查找、发现线索,进而再对收集到的线索进行分析、研判。

令人可喜的是,两名滞留了10多年的“无名氏”的身份有了眉目。然而,黄某的身份之谜依旧未解。

执着中迎来希望,黄某的身份终于有线索了

为突破寻亲瓶颈,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运用科技手段甄别查询救助管理站滞留人员身份。

此前,救助站和民警赴富阳采集了所有长期滞留救助对象的指纹、人脸和DNA信息。近日,警方传来了好消息,借助DNA比对,黄某的身份线索有了突破!

救助站工作人员辗转联系上疑似黄某的亲属,将情况告诉对方并把黄某的照片发了过去,对方一眼就认了出来。“这是我的弟弟,他右脸上有颗痣,绝对没错!”黄某哥哥激动地说。

原来,黄某的家就在距离杭州不到一百公里的安吉县!“他离家5天后,我妈妈才告诉我。”黄某哥哥表示,弟弟走失后,一家人找遍了附近的乡镇,但始终没有音讯。“9年前我父亲也去世了,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现在他可以放心了。”

作者:记者 林海燕 通讯员 潘辉  编辑:首席编辑 张晶
10月14日是重阳节,对于浙江安吉县76岁的吴老太来说,能够与离家走失16年之久的小儿子团聚,无疑是最好的节日礼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