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每年献一到两次全血,到如今每个月献一到两次血小板,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务保障部门的赵哲多年来坚持无偿献血,至今共献血49次,累计献血量达到18000余毫升,他还因此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
本想着献血帮助别人 却发现自己身体敲起了警钟
说起第一次献血的经历,赵哲形容非常“戏剧性”。
2010年,他当时还在老家工作,看到了血库存量告急的消息,没有多想他就趁着午休开着自己的面包车赶去了献血现场。
到了献血车,工作人员对其先进行了血液检查,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得到的结果是不合格。由于平时爱吃大荤大肉的,血里的油脂含量太高,无法进行献血。
他说:“当时就觉得特别遗憾,大老远赶来的,挺想帮上忙的。”
但这件事也为他敲了一记警钟,之后开始更注意身体状况,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从帮助者变成被助者 坚定了献血的决心
2012年,赵哲无意间看到了路边的献血车,于是他决定再试一次。
这次献血很成功,志愿者也告诉他“献血一方面可以帮助急需用血的病人,另一方面也不会影响自己的健康”。献完血后他觉得整个人好像都有点“不一样”,有点自豪又有点成就感。他开始犹豫,是不是以后可以定期来献一次血。
之后发生的一件事,让他更坚定了坚持献血的决心。
2014年,赵哲的父亲忽然连续几天开始高烧,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是严重贫血,医院立马安排输血。
焦急的赵哲看着红红血液输入到父亲的身体,也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他不敢想象在这么紧急的时候,如果没有这些血液,会有怎样的后果。于是他默默下定了决心,每年至少献一次全血。
来到杭州后,他也没有停下献血的脚步。
全家总动员:多献一次血,就多一份生的希望
2019年,赵哲他献了人生中第一次血小板。
与献血不一样,献血小板耗时更长,而且献完后可能会出现身体不舒服的情况。
当被问起怎么想到献血小板时,赵哲专业地科普起了医学常识:“别小看这血小板,血小板是人体中负责止血的血细胞,是大出血、恶性肿瘤、白血病等危重症病人的救命血。”多年的献血经验让他也了解了很多相关的医学知识。
献完之后,他觉得反应也在自己身体可以接受的程度内,于是从那以后,每个月献一到两次血小板,成了他新增的固定动作。
同时他也感叹,杭州献血的人真多。每次献血小板,尽管站点有30多台仪器,但他常常还要排3、4个小时的队伍。
每每收到献血成功的信息,赵哲都非常激动和开心。
现在,他还动员全家一起献,老婆、丈母娘、小姨子纷纷都加入了献血大部队。
虽然他常常开玩笑说自己献血为了小礼品,但闲聊之间那句“那些病人真的太可怜了”,就已经透露出他内心真实的想法:多献一次血,就多一份生的希望。
最后他说,献血这件事,他会坚持一直做下去,也希望更多人能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为拯救生命贡献一份薄力,增添一分温暖。
2020年赵哲献血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