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邵城鑫:以匠心追求艺术,以传承继往开来
发布时间:2021-07-17 16:04:40 Sat  来源:杭州网

“痴”是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人有了“痴”劲儿,便有了“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执着追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雕刻者的心境写照,惟有“痴”于石,才能于石雕创作中到达极致。古人云:“心不专一,不能专诚。”不能专诚,焉能成事,邵城鑫深谙此道。从初中毕业后进入昌化石雕厂至今,在人磨石,石磨人的岁月里,邵城鑫以匠心打磨作品,以执着发扬传统。

与石头相伴的童年,成为他艺术生涯的起点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邵城鑫出生于石雕世家,是改革开放以后最早一批从事昌化石雕刻的艺人之一。昌化石因其主要产于浙江临安昌化县而得其名,亦是我国最著名的四大系印章石之一。而昌化石中,自古至今,最负盛名的便是"印石三宝"之一的“昌化鸡血石”了。从艺40 多年来,邵城鑫在昌化品种石雕刻上匠心独运,深耕文化,推动了昌化石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邵城鑫和昌化石的缘分,是从儿时就结下的。“我的父亲曾是一个鸡血石矿的负责人,我从小就在那里玩耍,可以说是石头伴着我长大的,但要论真正接触到昌化石和石雕艺术还是在我初中毕业之后。”

从学徒一步步成为知名工艺美术大师,邵城鑫“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也是一点点磨练出来的。“当时的昌化工艺美术石雕厂开始招收职工子女,我就报了名,跟着师傅学习昌化石雕。”邵城鑫道,“学习雕刻其实是件很枯燥的事情。因为刚开始学习我们肯定是做不出什么的作品的,每天的功课就是练习手势和手法这些基本功。”

虽然只能日复一日地练习雕刻手法,邵城鑫却很能理解:“因为我们是传统工艺美术,同学院派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我们不学素描,师傅会直接给你工具和石头让你练技法,如果你技法合格了,就能够模仿样本进行雕刻。”因此,娴熟的技法对于石雕初学者来说就是入门门槛。

即使学习过程略显乏味,但邵城鑫对石头和雕刻的喜爱毋庸置疑。“我们那个年代没有什么玩具,这些五颜六色的石头对我来说就是最有意思的东西了。将它从一块石头变身美术工艺品,我能体会到偌大的成就感。”邵城鑫说,自己能坚持从事石雕创作,除了解决生活问题外,更是因为它能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与时俱进的创作思维,是他推动非遗发展的秘诀

从艺40多年的邵城鑫虽然资历深厚,坚持传统工艺的传承,但其创作风格和理念却不死板。“2000年之前,我们创作的作品还是离不开传统题材。但在2000年之后,尤其受到网络发展的影响,我越来越感受到人们的审美观念在不断变化。所以说我也开始逐渐改变一些雕刻风格。”

邵城鑫也早已敏锐地意识到,80后、90后、00后对美术工艺品的观念与他们这一辈人产生了巨大的鸿沟。“以前可能我们说‘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压力也大,不太可能出大价钱买一件作品。因此,我们现在也在朝着新方向发展,创作出一些大家喜爱而且负担得起的作品。”邵城鑫介绍道,“现在我正在创作一些文创类的作品,原料也不是只采用昌化石,而是放眼全国甚至全世界能制作成工艺品的美丽石头。”

在邵城鑫心中,创作思维是石雕创作的核心与灵魂。在早些时候,为了欣赏到较好的石雕作品,邵城鑫做了一桩赔本买卖:只要是他的顾客,就可凭借任意拍摄的2张石雕照片,就可以和他交换石雕印章。就这样,他收集了不少当时全国各地的石艺作品照片,成为了当年他提升石雕技艺重要参考。“石头其实就是一个创作载体而已,我们如何化腐朽为神奇才是是最关键的。一块石头所能带来的美感是有限的,但是经过构思、打磨却能创造出一个兼具自然和人文之美的艺术品。”

对于非遗的传承与发展的思考,邵城鑫认为:“我们所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步步发展而来的,也有古人在不断更新。我们也要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状况、现代人的审美等各方面进行创新,所以了解现代人的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

石雕就像是他的妻子和孩子,保护与传承是永远的主题

身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鸡血石雕”代表性传承人,邵城鑫一直在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对于自己的作品,邵城鑫生动地将它们比作妻子和孩子:“妻子是与你携手一生、相伴永远的,这就像我珍藏在石雕艺术馆的作品,我是不会将它们转让出去的。而有一些作品就像是我的孩子。孩子长大了就会离家闯荡,去喜爱它的人家里生活,如果我想它们了也能去看看。”

他十分认可现下国家对非遗保护传承做出的努力。“首先资源受到了保护。从前对石矿的开采是毫无节制的,对于这类不可再生资源来说,及时采取措施是相当必要的。现在矿山已经封存了将近十年,可以说资源得以保存下来了。”邵城鑫感慨道,“还有一个就是技艺方面的传承。虽然说国家很重视非遗的传承,但传承人的问题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很多年轻人缺少恒心,一般人学习1—3年石雕是出不了成效的。在这段时间里,你只能枯燥地练习基本功。等到你真正创作出体现水平的作品,可能需要5年、10年,甚至20年。而且,即使是在我们这些石雕创作者里,能成为大师级别的也是少之于少。”

但邵城鑫对此也并不灰心:“我们一直在努力中,比如说去参加各种展览、到学校去讲课、在媒体上网络上宣传等等。我也已带出了60多个徒弟,其中仍有几十人在从事石雕创作。”

一路走来,一路风景。在邵城鑫的心中,最美的风景是那一块块五彩斑斓的石头,是那一件件精雕细琢的作品,是一个个发扬传统工艺的理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昌化石雕文化提供了巨大的文化之源。邵城鑫在昌化石雕艺术上的巨大成就,是其几十年努力下精湛技艺的外化,也是其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艺术的深刻理解。身为非遗传承人的他,也希望这一门技艺能永远熠熠生辉,为人们带来更多审美体验与精神感悟。

作者:记者 李海琪  编辑:徐文杰
从初中毕业后进入昌化石雕厂至今,在人磨石,石磨人的岁月里,邵城鑫以匠心打磨作品,以执着发扬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