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的杭州单向空间(乐堤港店)里,近百位读者安安静静地听一个稚嫩的声音读着一首诗:“都说小时候好/我觉得长大了好/长大了,想吃什么吃什么/比如今天,我买了一个蛋糕/不是一牙牙的蛋糕/是生日大蛋糕,圆形的/我不过生日,就是想吃”,小朋友的年龄和诗的内容之反差,让现场气氛又一次活跃了起来。
桑格格亮相新书分享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这是桑格格新诗集的第一场发布会现场,这首诗名为《还是长大好》,出自新星出版社今年3月出版的《倒卷皮》。本书将桑格格最近五年的诗歌创作潜心梳理,精选了充满灵气、凝练的作品汇编而成。在这本书中,一首诗就是一个治愈的小故事,既是对以往桑格格创作风格的延续,同时也是桑格格回归文字本真,最单纯的内心表达。在春暖花开的杭州,桑格格、影评人苏七七和读者们由《倒卷皮》出发,一起度过了一段轻松而温馨的时光。
许多人认识桑格格都是因为她的《小时候》,在读者眼里,“小说家”这个身份似乎更贴合桑格格。那么她为什么会选择诗?又是如何开始创作诗歌的?桑格格解释说,她来到杭州的第二年,由于杭州生活环境及当时创作状态的影响,她开始进行诗歌创作的探索。首先是自然而然地有感而发,后来开始进行有意识的摸索,她所写的看上去虽然是非常口语、日常的诗歌,但要如何自然地呈现出这种真实日常,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一个人充分地生活过了,结果虽然只是一声叹息,但所有的内容都浓缩在这声叹息里,她想写的就是这种诗,所以最终她选择了这样一种平白的、类似于口语的风格。
每个人都有过桑格格诗中所描述的瞬间,都感受过那份美好。“口语诗”是平易近人的,似乎人人都能写,但所谓“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就此,苏七七认为偶尔的创作对大部分人来说是没问题的,但如桑格格一样坚持好几年,不停地打磨、串成一串珍珠般的诗集,则是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桑格格还是克制的,她不使用文学性的修饰手法,极其简洁地还原着她所见到的世界。桑格格提到同为诗人的沈浩波,他以前写“很像诗的诗”,后来开始写自己的生活,他说“我的生命不需要修辞”,这也是桑格格所希望的,文学只是她到达目的地的一座桥梁。
诗,要读出声来才更好。活动一开始,桑格格就为大家读了一首《倒卷皮》。近两个小时的活动中,很多读者也主动站起来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首《倒卷皮》中的诗,分享他们被这首诗戳中的某个时刻;也有读者受桑格格的鼓舞开始写诗,以“交作业”的方式在现场读给桑格格听,写的都是生活,听来却是妙句。
据悉,在4月10日杭州单向空间、4月11日杭州钟书阁之外,桑格格还将前往洛阳、成都、长沙等地进行新书《倒卷皮》的宣传,期待有越来越多的读者通过这本书爱上诗歌,更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