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2日,“双璧同辉——红山·良渚文化展”在赤峰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由浙江省博物馆、赤峰市文物局、赤峰博物馆主办,巴林右旗博物馆、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翁牛特旗博物馆、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喀喇沁旗文化旅游体育局、红山文化博物馆协办,展期为3个月。
开幕式当天下午,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蔡琴在赤峰博物馆“博苑讲堂”做了题为《呈现、阐释、重构——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精品的价值认知》的专题讲座。
浙江省博物馆有馆藏文物10万余件,从河姆渡文化漆器、良渚文化玉器到南宋金银货币,从越国青铜器到唐五代金铜造像,从龙泉青瓷到明清书画,无一不是极具地域特色和学术价值的珍贵历史文物。这些馆藏精品是一个个浙江故事的载体,反映了浙江人的进取精神和价值取向。古越世界虽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古越人的精神却会像首不绝的长歌,继续唱响在浙江大地上。
玉斜口筒形器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
呈扁圆筒状,斜口外敞。斜口靠长璧的一边较平,缘面磨制较薄;内壁近中部有掏取内芯时的钻痕;平口端缘面磨平。其功能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束发用的玉箍,也有人认为其为璧饰或腕饰,此外还有实用器的说法。
玉钺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
整体呈"风"字形。钺身右侧中部有以小钻孔,钻孔右侧较为粗糙,隐约可见捆扎痕迹或刻划痕迹。在刃部两角上雕刻图像,两面对称。上角浅浮雕一神人兽面纹,下角为浅浮雕的鸟形象。另有钺瑁、钺镦、以及钺柲上镶嵌的玉粒合为一套。
《双璧同辉——红山·良渚文化展》以浙江省博物馆、赤峰博物馆及赤峰地区多家博物馆的馆藏精品文物为主体,以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主题,分为“礼天法地”、“乐趣天成”、“珠环玉绕”、“社会生活”、“琢石成玉”五个单元,展出了一百四十余件(组)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精品文物。
红山文化是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距今6500年-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良渚文化是分布在环太湖地区的、距今5300-4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两种文化一南一北,都有着发达的祭祀系统和精美的玉器,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文明起源格局提供了实证。
玉琮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
器身近似圆柱体,中间对钻孔,孔壁打磨光滑。以转角为中轴琢刻两节神人兽面纹,上下相叠的神人与兽面之间以浅槽分开,以此使纹样呈现出立体造型。兽面纹两侧各雕刻有一鸟形象,鸟首朝外,有小尖喙,鸟首下有垂囊或鸟爪样纹饰。
玉璧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
南瓜黄,夹深黄色和灰白色斑。扁平圆形,中部有对钻而成的孔。通体素面无纹,风化较严重。
据悉,本次展览是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首次在博物馆里相见,二者虽素未谋面,却一见如故。展览通过对比展示的方式,展现两种处于文明起源阶段的不同文化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共性与特性。红山文化的坛庙冢与玉龙,良渚文化的祭坛与琮璧钺,各有特色而殊途同归,用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