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小额工程建设领域是基层廉政风险高发区,也是基层治理“ 老大难”。为严防村( 居) 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等重点领域的腐败风险,余杭区出“新招”,在全省率先探索简易工程“直包到匠” 模式——对镇村30万元以下小额简易工程项目立项、交易、建设、验收全过程各环节监管!如此一来,既缩短了工程建设周期,确保工程质量,也有效遏制了转包卖标乱象,减少了镇村干部廉政风险。
成果如何?这里有一组数据:今年5月份在全区推行以来,已有352个项目立项交易,项目周期平均缩短60天以上,项目预算资金平均下浮12%,小额工程项目信访量同比下降71%!
下面就和记者一起去看看“直包到匠”模式是如何助推清廉村居建设的吧!
改准入门槛
变“企业招标”为“直包到匠”
压减转包卖标空间
余杭区以30万元以下、不需要办理施工许可证的简易工程为改革切入点,探索“直包到匠”模式,压缩层层转包产生的偷工减料、利益输送空间,避免工程实际造价严重缩水、工程质量堪忧等问题。
一 制定标准,解决准入问题。
余杭区从项目和工匠两个维度,建立“ 直包到匠” 准入标准。项目维度:制定出台《限额以下小额工程建设项目交易管理办法》,明确乡镇( 街道) 概算价10万元至30万元、村( 社区)3万元至30万元的非专业性工程施工可以“ 直包到匠” 。工匠维度:制定《小额工匠名录库管理办法》,设立全区“ 小额工匠名录库” ,明确符合条件的工匠拥有投标资格。同时建立工匠队伍优胜劣汰机制,形成工匠“ 星级评定”5个正面清单、暂停或取消资格9个负面清单。
二 系统培训,解决能力问题。
余杭区通过开发APP、编印《实务问答》、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对“ 土工匠”进行系统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才赋予投标资格,使无证无照的“ 游击队”变成持证上岗的“ 正规军”。
改交易程序
变“ 复杂流程”为“简易招标”
实现费用、工时、风险“ 三下降”
余杭区通过减环节、简程序、强公开,建立专门性简易程序,配套各类专业化服务,实现“ 简易工程简易办”。
一 减环节。
改革设计、造价、监理分设模式,由区公共资源管理办公室引入全程代理中介,为项目提供简易施工图( 竣工图) 绘制、清单预算编制、工程资料制作、工程结算书等“ 一条龙” 服务,既给业主单位、承包人“ 松绑解缚” ,也极大节省费用和工时。
二 简程序。
简易工程开标评标采用“明标抽签”来确定中标人。每一次明标抽签前,在区政府门户网站“余杭小额交易”专栏和村务公开栏、村务微信群公开工程预算总价、主要材料品牌、中标价( 含下浮比例) 等,既方便各方知晓也有利于互相监督。报名截止后,通过招标人摇号或投标“ 工匠” 亲自抽签的方式抽出中标人,抽签结果当场由招标人代表、监督方代表及投标人签字确认,杜绝暗箱操作空间。
三 强公开。
“ 明标抽签”结束后,工匠签订廉洁承诺书,并在项目现场设立标识牌,公布项目基本情况、中标工匠、举报电话等,通过线上村( 社区) 微信群、农民钉等,短频快向全体村民进行信息推送,让未中标工匠和村民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监督。
改监管方式
变“ 零敲碎打”为“系统作战”
实现监管全过程、无缝隙
余杭区结合基层实际,紧盯影响项目质量、资金绩效的关键环节,通过人防、技防、制防等手段,构建全流程闭环监管体系。
一 管住造价核价。
针对村级发包方普遍不懂工程造价、造价由承包方说了算的现状,由区公管办及时发布常见工程综合单价、用工单价和材料单价指导目录,作为第三方机构造价依据。同时,确保每个乡镇( 街道) 建立2 名以上核价员队伍,负责对第三方造价的审核把关,压实属地责任,解决成本虚高问题。
二 管住资金拨付。
在各村基本账户下设工程资金虚拟子账户,规定3万元( 含)以上村级项目必须专款专用、有痕支付。开发“ AI 监察平台” 和全流程电子招标系统,实时比对工程账户银行流水与招投标信息,第一时间发现拆分标段、串标围标等交易异常项目,以及提前拨付、超额拨付等资金异常项目,已累计查处异常项目31个。
三 管住履约评价。
项目竣工验收后1个月内,业主单位必须如实对小额工匠、全程代理企业履约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报区公管办。小额工匠履约行为纳入其“ 星级评定”正负面清单,截至目前,因履约不合格已取消工匠资格3人。对服务期满的全程代理中介,建设单位评价满意并在联合检查中没有发现问题的,予以诚信加分,诚信分值直接应用到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政府采购活动。
改责任主体
变“九龙治水”为“攥指成拳”
形成块抓条保协同体系
余杭区改革原来的住建、交通、水利、农林等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状态,制定《小额工程管理责任清单》,厘清区、镇、村三级职责边界,强化晾晒督考,压紧压实“ 块抓条保” 责任体系,解决“ 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困局。
一 区级层面。
建立由区公管办统筹,区住建、交通、林水、财政、审计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各协作单位责任明晰、可量化,联合督查结果与属地镇街、业主、工匠、第三方中介进行责任捆绑,形成全过程闭环管理。
二 镇街层面。
建立“ 两评估、两抽检” 机制,项目前期,负责工匠资格审核和“ 直包到匠”项目准入评估;项目实施阶段,抓好“ 明标抽签” 监督、工匠和第三方中介履约抽检,协调解决日常工作推进中的困难,联审联验情况纳入村( 社区) 综合考评,履约评价情况报送区公管办。
三 村社层面。
健全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村( 社区) 主要负责同志“ 五不直接分管” 、末位表态和决策留痕制,防止工程建设领域“ 一言堂” 问题。健全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发挥“ 监察联络站”和民间监理队两支队伍的作用,对小额工程项目实行“ 嵌入式” 监督,监督情况和工程原始凭证于村( 社区) 监察联络日公开亮晒,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农民钉、手机短信等渠道推送给村民,接受老百姓监督,让群众深度参与、协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