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2021书香迎新,8位大咖带你开启新一年
发布时间:2021-01-02 15:59:41 Sat  来源:杭州网

2021年1月1日下午,2021“书香迎新 阅享美好”TALK SHOW,以阅读揭开新一年的大幕。

来自文学、音乐、影视、博物、考古等各个领域的8位重磅嘉宾,以“时间”为主题,阐释了对阅读和生活的体悟——其中饱含对过去的2020的回望,也有对2021的期待和祝愿。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从全民阅读的角度来讲,这也是书香润泽一年。

就浙江而言,在这特殊的一年,出版界力推好书,各类阅读推广平台传播好书,公共阅读机构创新阅读推广方式,个体阅读者沉浸于优质图书的滋养当中。“崇学系列·书香政协”“浙里·悦读”等各类阅读组织,将点状的阅读行动联结为燎原之势。可以说,过去这一年,阅读时刻“在线”。

2020年10月,中宣部出台了《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明确一个主要目标九项重点任务;省十四五规划建议也提出,实施人文素养提升行动,深化全民阅读。刚刚踏进的2021年,全民阅读工作肩负着新使命新任务。

新年伊始,8位嘉宾对生活和阅读的理解,为新一年揭幕,也开启书香浙江建设新进程。2021“书香迎新 阅享美好”TALK SHOW的主题是“时间”。“书香迎新 阅享美好”TALK SHOW由三个篇章组成:何为时间,雕刻光阴,岁月之上。

著名作家刘醒龙,著名作家徐则臣,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清华,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掬水月在手》学术顾问及联合制片人张静,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鸟类学博士陈水华,中国丝绸博物馆技术部主任周旸,音乐人陈曦,编剧冯筱扬——他们的讲述,由个体经验,延伸至群体生活。

冯筱扬:从“三体世界”获得的力量

动画《我的三体之章北海传》在2020年初首播,在豆瓣上达到了9.7的高分。这是一群科技爱好者制作的动画,有观众评论说:“这么好的编导,直接把三体交给他们拍算了。”这部动画也让主创团队两次拿到华语科幻星云奖。

这部作品的编剧,是一个90后。1994年出生的冯筱扬,现在还是硕士在读,读的是神经生物学。

他是一个科幻迷,从小学就开始沉迷在科幻的世界里。从凡尔纳到阿西莫夫,从郑渊洁到《科幻世界》杂志……星空和宇宙成了他最向往的地方。他隐隐有一个想法,希望将来有一天能把科幻的故事从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象的画面。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岁这一年,这个机会就来了。他在本科期间,网上认识了科幻同好,加入了《我的三体》动漫制作的团队。经过6年的努力,《罗辑传》《章北海传》先后推出,一鸣惊人。

编剧、动画《我的三体》发起人冯筱扬上台,以《给岁月以生命》为题分享自己与时间的故事,现场也播放了动漫《我的三体之章北海传》部分片段。“我们是真心喜欢二次元文化的新一代。我们遇到了许多和我一样热爱科幻、热爱动画并且愿意把它做下去的人。”冯筱扬对于科幻,始终如一的热爱和投入,也近20年。

张清华:带我们对话古今中外先贤

对于张清华来说,时间则像列车一样穿越一切。他曾在北京昌平的麦田里与海子对话,曾在家乡的田野里怀念祖父,也曾在德国的古老学院追寻海德格尔……诗人对时间的感悟是最敏感的。

作为文学学者,他对古代的诗人、哲人很熟悉;作为茅盾文学奖评委,他对当代作家也很熟。在活动中,张清华先生的讲述,让我们在最快的时间内,与尽可能多的古今中外先贤进行了一次对话。

在张清华看来,在陈子昂、张若虚、苏东坡这些名字的背后,有我们凭借阅读就可进入的浩大空间:“陈子昂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张若虚感慨,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再过了四百年,另一个叫做苏东坡的人,也大概有同样的感受……中国人都是关于时间的动物,我们的诗歌,古往今来如果说有一个主题,那就是时间,就是生命。我们的生命是由时间来承载和构成的,我们活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才能让我们的时间能够留下些许痕迹,让我们的生命能够不这么匆忙?惟有一样,读书和思考。”

徐则臣:《北上》,从杭州出发

徐则臣是70后代表作家,2019年他的《北上》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这部作品,借由意大利人小波罗为寻找弟弟、追寻马可·波罗的脚步沿运河北上的经历,讲述了几代运河人的历史变迁。

他从大运河的春秋时代讲起,也说到了自己《北上》书中的男主保罗·迪马克:“大运河流淌至今,已有2500年矣,中国人来来往往,在这条河上穿梭了无数次,它成了那个时代中国最重要的交通要道。我相信,就像我的小说里写的,一条河能逆流而上,一段历史才有逆流而上的可能,当年穿梭在水上的那些我们的先祖,面目也便有了愈加清晰的希望。在小说的开头,我曾写道,‘水和时间自能开辟出新的河流。在看不见的历史里,很多东西沉入了运河支流。水褪去,时间和土掩上来,它们被长埋在地下。’时间不会消失,因为‘过去的时光仍持续在今日的时光内部滴答作响’。河流也不会消失,此时此刻,那条被称作京杭大运河的古老河流,依然在源源不断地从杭州出发,浩浩荡荡地向北流淌。”

周旸:用10年追寻5000年

丝毛棉麻是长期历史上,人类穿衣利用的天然纤维。

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丝绸博物馆)主任周旸,是纺织品考古学者。她与大家分享了中国丝绸博物馆的研究团队,如何在十年里追寻5000年前丝绸起源。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不断探索,回答了丝绸起源于何时何地的问题。

从野蚕到家蚕,人类驯化了蚕,开启了农业文明。完成这件事,前后花费10年,不能算短了,但是他们实证了丝绸的5000年,跟10年比起来又是沧海与一粟。

中国丝绸博物馆技术部主任周旸给大家分享的是《10年与5000年——寻找丝绸起源》。

“何以为丝?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不断探索,就是想回答丝绸的起源到底是不是中国?源于何时何地?丝绸起源需要怎样的物质要素和文化契机?”周旸向我们一一道来。

周旸认为:“神话我们也可以阅读,但神话毕竟是神话,我们不能仅在神话里找丝绸的起源,我们看怎样找考古学实证。很多知识来自于科学,要让公众阅读到我们的研究成果,要赋予更多人文的光辉与温度,这样我们的阅读才会显得更加地通俗、公众化。”

陈水华:从你最熟悉的西湖水鸟说起

鸟类学家、浙江博物馆馆长陈水华分享了一本书——耶鲁大学鸟类学家理查德·普鲁姆的《美的进化》。

他从西湖的飞鸟,谈及人类审美的历史。也将我们在西湖边时刻所见平常景象,延展到更为漫长的历史当中。

“《美的进化》中,鸟类学家理查德·普鲁姆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观点:鸟类的羽毛之所以如此绚丽多彩,完全是鸟类出于审美的需要——原来审美不是人类特有的高尚情操,而是动物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审美,追溯起来,就是普鲁姆教授在《美的进化》中提出的,审美独立进化的结果。今天和大家探讨美的起源和进化问题,谈论的不只是鸟类的羽毛,而是关于人性,我希望,借助我们人类的理性,透过时间的迷雾,看清楚,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陈曦:告诉你《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在2014年央视春晚上感动了无数人,唱出了每个人的心声。这首歌的词作者就是陈曦。

她的作品还有《山河故人》《一次就好》《一秒钟》等,她曾为《人民的名义》《扶摇》《欢乐颂2》《老牛家的战争》《私人定制》等影视作品。

“不管是我们最早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是最近的《一秒钟》,一些导演啊,朋友啊,会说,哎,你们的歌里,能听见时间。这些歌中包含的是我个人对于时间的感受,也是我创作的基调和线索。我始终觉得越是庞大的东西,越需要入得细枝末节;而越是精微的东西,越需要出得结构整体,力量来自小中见大。一首歌词的创作远不止这百字以内,每一首歌词里都储存了大量的时间和时间里的人事物。而面对永不止息的考验, 通过阅读和创作,愿我们深入时间的海底,抓住生活的创意和灵感 以助力当下的每一刻。”

张静: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古诗

近年来古典文化热,《中国诗词大会》引领了一波学诗词的热潮。然而,能背会写就够了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读懂那些诗词了嘛?

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为大家呈现了学者叶嘉莹的治学之路和精神世界。张静作为叶嘉莹助手,担任了纪录片的学术顾问和联合制片人。同时身为古代文学学者的张静,埋头在一本本繁体线装古籍中,与唐宋诗人词人对话,跨越千年的交流。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

“今天的你我为何还要诵读古诗?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算得上好诗?古典诗词为何能唤起人们不死的诗心?我自己比较能接受的是文天祥在《正气歌》里所讲的‘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就像今天美好的冬日的下午,打开古书,他们的智慧、胸襟、品格、理想就会光照到你我当下的人生。而2020年,在每个人的生活被迫突然踩下急刹车时,可能每个人都在找寻自己是否有一个能支撑自己精神的那样的一个内核,它是什么?我们找到了吗? 这其实就跟我们的阅读相关,诗词能带给我们那种慰藉。如叶嘉莹先生所说,‘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当遇到合适的土壤,阅读一定会生根发芽,福泽万代。”

刘醒龙:带来武汉的感谢和30年中的旧事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鲁迅文学奖得主刘醒龙从武汉来。

舞台上的他首先带来了湖北人民对浙江的感谢。他说,在武汉三镇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最危险的时候,浙江派出两千一十八名优秀儿女驰援武汉,他带来了郑重的感谢。

他曾经多次来杭州。1990年代初曾乘长途汽车来领奖,一碗西湖莼菜羹治好了他的敏感肠胃。1997年的辞旧迎新中,他在杭州遇上了一场雪,给了他灵感写下了小说《雪杭》。这位年过花甲的作家,用他与杭州30年的缘分和对2020的感悟,感动全场。

从武汉到杭州,刘醒龙先生的演讲,让我们提醒自己,不能忘记过去这特别的一年,不忘这一年中,为之付出的无数平凡与不凡的人,也感动了全场。

“时间并非只有分分秒秒,不管悲欢离合,而是依据一个人的生生不息演化成岁月春秋,虽然做不到落地开花,生根发芽,但也能成长为感天动地、天长地久的情怀,刚刚过去的2020年就是最好的例证。2020年是用一个借一个的14天排列起来的,这不仅仅是新冠潜伏期的含义,时间并非分分秒秒,是根据一个人的生生不息演化成岁月春秋,可以触摸、寄托的一个存在。武汉人民这些曾经向死而生的人,在七十六个日日夜夜里,每一分,每一秒,都活得崇高而伟大。站在2021起点,阅读并书写仍在耳边回响的2020年,是无可回避的选择。”


作者:记者 沈雁容 通讯员 郭楠  编辑:徐洁
2021年1月1日下午,2021“书香迎新 阅享美好”TALK SHOW,以阅读揭开新一年的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