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热爱故乡留恋故土,他笔耕不缀抒写钱塘乡村好故事
发布时间:2020-11-14 17:14:38 Sat  来源:杭州网

“浙江的‘浙’去掉三点水就是‘折’,钱塘江就在定山浮山这里转弯,所以‘浙’来自于钱塘泗乡。”在11月13日下午举办的“抒写新时代的钱塘乡土好故事——袁长渭钱塘乡土题材作品创作研讨会”上,作家袁长渭如此向大家介绍“浙江”的起源。

作家袁长渭

本次研讨会在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慈母桥村梅龙茶文化中心举办,来自省内各级部门的领导、知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媒体等四十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指导单位为杭州市文联、中共杭州市西湖区委宣传部,主办单位为杭州市作家协会、西湖区文联、西湖区社科联,承办单位为西湖区作家协会、浙江华云文化集团。

扎根故土回溯故乡

他用笔记录钱塘往事

现为西湖区灵隐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西湖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的袁长渭,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钱塘人。

从2016年开始,他在自己的公众号“钱塘往事”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钱塘泗乡的地方志散文,以饱含深情而厚重动人的文字,描绘了泗乡文化的悠久与渊深。这些文章集结出版,形成了“钱塘三部曲”:《钱塘往事》《钱塘山水》《钱塘人家》。

袁长渭创作的“钱塘三部曲”

即便对于杭州人,“泗乡”也是个陌生的词。到底何为“泗乡”?据袁长渭考证,清钱塘县辖十三乡,位于浙水之北的定南、定北、安吉、长寿四乡,在古代被称为“泗乡”,也就是今天的杭州西湖区之江区域。

袁长渭的文字,质朴、幽默、温情,他创作的如爆料般的泗乡掌故,活色生香的泗乡往事,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炽热、真挚的恋乡情感,形成了一种带有鲜明个性烙印的地方志散文。它既有别于纯正的文学散文,也与纯正的地方志不同,是文学散文与地方志的融合,比纯正的文学散文更通俗,比纯正的地方志更活泼。

一篇文章真感情

深入百姓引共鸣

“真感情、真文字、真文化”,西湖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吴向前一连用三个“真”来形容袁长渭的作品。

这种“真”体现在袁长渭的创作方式上。为了搜集资料,他跑遍了图书馆、档案馆和党史馆,以一种“为历史负责”的态度调研、考证。他也走访了不少村庄,深入百姓中间,搜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也正是这种“真”感动了无数人。他的文章发表后,在杭城尤其是上泗地区引发了广泛的共鸣,“钱塘往事”公众号的粉丝量在短时间内迅速破万,成为钱塘泗乡现象级年度文化事件。春节期间亲友拜年互赠《钱塘往事》,甚至成了一种新风俗。

研讨会现场

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地方志书写的“袁长渭现象”

乡土题材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中坚力量,从沈从文的湘西到莫言的高密,无数作家通过故乡找到了自己的写作之源。在建设美丽乡村、讲好杭州故事的背景下,袁长渭对故乡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尤显可贵。西湖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施迎利评价其作品“激发了年轻人了解家乡、了解历史、了解传统的热情,育人于无形当中。”

中共杭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唐龙尧评价其作品是“我笔写我心,我心写我情”。袁长渭作品中流淌的,正是对故乡的浓浓眷恋之情。为了调研钱塘文化,袁长渭曾经走访了闽赣两省,寻找抗日战争中失散的钱塘老乡。经过他多年的追踪,发现这些村民散落在福建和江西一带,组建了自己的村落。他跑到这些地方召开座谈会,八九十岁的老人,时隔几十年后和家乡找到了联系的纽带,激动不已。袁长渭把这些人,也写入了他的书里。正如双浦镇乡贤、中宙集团董事长褚跃明所言,袁长渭的作品让那些走出去的人有了回家的想法。

研讨会上,文学评论家和嘉宾们从不同角度对袁长渭的作品给予了肯定。杭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孙昌建表示袁长渭选择用文字、摄影记录故乡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极大地鼓舞了泗乡老百姓的文化之情;浙江省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委员会副主任周维强认为袁长渭的作品补官方地理书之不足,又融入了泗乡的民俗、风俗,很亲切;浙江教学月刊社主编涂国文认为袁长渭的作品有三大功能:存史、资政、育人;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陆春祥称赞袁长渭的作品强烈关注现实生活,具备了怀古的忧思、临民的热情和高尚的寄托。

杭州日报副刊主编李郁葱则从编辑的角度建议,“钱塘三部曲”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再出一个精华版;台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寒笑言自己希望袁长渭能继续撰写钱塘好味道、钱塘地名记、钱塘风物记系列,让更多的人爱上钱塘。

袁长渭表示自己将继续把钱塘系列写下去,他说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乡村文化振兴,希望自己的记录让当地的老百姓有自豪感,留住乡愁,让当地人重拾文化自信。

作者:记者 沈雁容 通讯员 方杏  编辑:李建刚
11月13日下午,在“抒写新时代的钱塘乡土好故事——袁长渭钱塘乡土题材作品创作研讨会”上,作家袁长渭如此向大家介绍“浙江”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