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余杭的塘超小径又火了一把。
春日里“颜值”倍增的它和漕雅线、超山环线一同登上了新华社和央广。
一夜之间成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公路“网红”。
这让不少塘栖老百姓感到开心又骄傲,有种一直珍藏在身边的美丽风景,这回儿终于被全国人民看到了的幸福感。
不过,开心和骄傲的不止是塘栖老百姓,还有老沈。
1 “不务正业”的“赤脚”通讯员
老沈名叫沈建标,余杭区塘栖镇丁山河村人,浙江百年老字号——杭州老刀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主打文化牌的“老刀”在塘栖和杭州主城区均设有多家分店,小有名气,立夏狗、麻酥糖、清明团子、枇杷梗……这些各具特色的糕点 ,每一个背后都蕴含着一个当地的故事或者风土人情,承载着的是塘栖水乡百姓记忆里那份舌尖上的味道。
不过翻看老沈的朋友圈,记者很难找到有关“老刀”的痕迹,倒是“余杭”、“塘栖”这两个词时不时充斥在老沈的微信里。
说到这个,老沈笑着对记者说:“前些天老母亲还在家中说我不务正业呢,不过最近确实是副业的成绩超过了本业啊,哈哈。”
老沈口中的副业是家乡通讯员,他笑称自己是塘栖镇上的“泥腿子”报道员,这些年,经由他联系宣传报道的家乡新闻已经数不胜数了。
老沈的手机里有一个文件夹,是专门用来存放有关塘栖和余杭的新闻篇目,他数了数,仅今年春节的大半个月里,由他联系记者宣传塘栖风土人情的新闻报道就有17篇,其中央视就登上了3次。
“我喜欢做这个,几十年来,我一直最想要做的就是传播家乡的传统历史文化,包括老刀,其实也是一样。”
老沈告诉记者,自己当初创办老刀的初衷并不是单纯地以卖糕点盈利,而是以糕点为载体,传播塘栖乃至余杭的江南水乡传统文化底蕴。
2 与“老沈”颇有渊源的塘超小径
塘超小径于2016年年初初步建成,长达20公里的这条小径现在不仅是一条打通塘栖至超山的风景小道,也是余杭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回忆起这条游步道的建设历程,老沈说,自己一直在关心关注着。这些年他看到余杭区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好,高楼一幢幢拔地而起,但是当地老百姓的幸福感从哪里获得?他觉得还是在日常生活的那点空间范围内。
三、四年前的一天,老沈和当地领导走在丁山河村时,就聊起过建一条饭后散步小道的话题。
令人欣喜的是,塘超小径很快就建起来了,通过各级媒体的宣传报道,现在的塘超小径已然成为了当地老百姓茶余饭后的散步之地和外来游客的游玩慕名地。
除了塘超小径,塘栖镇每年举办年味节、河西埭村的“非遗文化过大年”、丁山河村的“万家渔火 点亮幸福”等塘栖水乡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老沈都会去到现场,为家乡服务。
3 乡愁是一块小小的麻酥糖
从宣传员到一家食品公司的董事长,老沈这大半辈子都不曾离开过自己的家乡——塘栖。“我舍不得离开这里,这里有我熟悉的人和物,还有太多儿时的回忆。”
熟悉“老刀”的人应该都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儿时尝过 ,就不曾忘记。这是“老刀”的一句广告语,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短短九个字,其实还“私自”承载着老沈那份难以忘却的乡愁。
“我们小时候不像现在,吃的东西这么多,那时候家里大人带来一点点好东西,我们小孩就开始想法设法地去偷着吃了。”塘栖一带盛产糕点,老沈告诉记者,直到现在,他的记忆里还有外婆常常在床头挂着的那个竹篮,因为竹篮里有他最爱的麻酥糖。
“有一次外婆从竹篮里拿出了麻酥糖给我们吃,这一吃呀!我就忘不了这个味道了。”麻酥糖是塘栖的一份经典糕点,甜甜的、酥酥的,味道很好,尤其受孩子的喜爱。
“我当时就跟猫捉老鼠一样,看到外婆出去了,就偷偷‘潜入’房间,取下竹篮拿糖吃,关键还要吃的不露痕迹。”老沈说,麻酥糖皮脆,一碰很容易掉渣,儿时的他每次都只用小手小心翼翼地拿一点、舔一口,满嘴的幸福。
“吃的是糕点、品的是文化、卖的是传承。”带着这份甜味儿的乡愁,老沈在创办老刀食品有限公司之初就定下了这样的公司文化基调。“做糕点越深就愈发觉得有意思,因为塘栖的每一种糕点背后都有属于它的一个故事。”
现在,老沈在“老刀”的包装上还会刻印下清朝年间乾隆下江南到塘栖时品尝老刀糕点的故事。
老沈透露,“老刀”目前正在筹建一个名为“塘栖梦工厂”的食品观光厂,他在观光场内还特别设置了一个塘栖糕点美食展览馆和糕点制作体验室。“不图什么,我就是希望咱们家乡的美食和文化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是我作为塘栖人内心的一份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