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传统文化融入幼教课堂 杭州市府机关幼儿园镌刻“印记”之旅
发布时间:2018-01-04 17:41:13 Thu  来源:杭州网

杭州网讯 撑开一把古色古香的油纸伞,打开一段数千年前的历史;轻摇一支满月般的团扇,感受厚重传统文化的熏风。在这一方舞台上,我们聆听着童声稚语,讲述代代传承的故事;在暖色灯光中,我们看着孩子笑脸盈盈,兴致盎然地展示“探秘”成果,不禁令人露出会心的微笑。

1月4日,杭州市府机关幼儿园伞扇博物馆课程分享会在灯芯总园暖心开启。此次活动是市府幼“伞扇博物馆”体验课程的亮点总结,也是对传统文化融入幼儿课堂、生活体验推动智慧发展的深入探讨。

硕果累累 市府幼儿博物馆课程成果展开启“第二季”

在去年夏天的丝绸博物馆,杭州市府机关幼儿园曾经开启“博物馆课程”的浓缩展示,对为期四个月的“我的丝绸之路——丝绸博物馆项目主题活动”进行了一次成果献礼。

为期三天的主题活动,既是孩子们体验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融合观点,探讨未来的对话平台。活动邀请了多位专家,分别作题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学前教育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等主旨报告,在杭州掀起了学前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次讨论热潮。

今天的活动现场,则更多地成为孩子们的舞台,这台以“印.记”为主题的展示会,包含了孩子们满满的好奇与探寻:伞是怎么来的?伞的骨架是怎么做的?皇帝用的扇子为什么这么大?制作一把扇子有多少个步骤?

带着这些问题,小家伙们“知行合一”,先后8次前往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探究其中的答案,今天的舞台上,孩子们以诗歌、舞蹈、情景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探究成果。

光看节目名称,就已经能感受到其中趣味。

诗歌《蒲扇儿摇摇》:再现令成人难以忘怀的同年时光、那些与长辈一同纳凉的盛夏;

情景剧《三借芭蕉扇》:近十名小演员创新解读西游记火焰山的桥段,引出关于扇子的一段传奇;

舞蹈《大中国》:孩子们身着特色服装,将中国的伞文化做了一次全景式的展现,再现了伞文化变迁的历史。

从节目策划、到创意执行,再到融合提炼,别开生面的节目令人动容,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回顾此次课程,我们经历了“预设问题——实践探索——阶段研究——实践验证”的完整过程,足以体现老师在整个课程设计中所付出的心血……

立体化课程建设 让课程与孩子一起成长

杭州市府机关幼儿园总园园长冯伟群有一句话:教育应该打破幼儿园的围墙,是一个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见证的循环圈。

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这是市府幼“发现&生活”理念的不断践行,近年来,生活学习课程在市府幼开展得有声有色。冯伟群说,生活学习课程之意就是在真生活中成长,博物馆课程不是昙花一现的博眼球,而是让孩子们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我们坚持以儿童为本,做心中有儿童的教育,将民族教育、文化教育印记于幼儿心中。

当前,市府幼的生活学习课程分期推进、分布实施、分类指导,分层展开的策略。自2002年以来,杭州市府机关幼儿园不断完善园本课程,这中间不仅有对“生活”“学习”内涵的深入拓展,也有对课程组织方式的改革调整。

博物馆课程是在近几年积极探索项目活动开展的背景下,于2017年上半年开启的园本课程建设的新征程,“博物馆的探秘之旅,更多可以定义为文化之旅。”冯伟群说。

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 一条愈走余宽的路

中国文化之根,绵延千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国学大师梁漱溟曾言:“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后若先之古代文化,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惟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岿然独存的内在动因,正是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教育和传承。

去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应当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

冯伟群园长表示,博物馆课程正是在培养孩子的民族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的有力践行。如今的学前教育已经从知识本位转向于儿童本位,不单是知识传授,而是转向于关注人文。

“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贯穿于儿童的感知实践过程中,要让孩子在生活中了解、感知中华民族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与众不同,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实感受到做一名中国人的骄傲。”

利用好博物馆这个“活教材”,是促进课程观、教育观转变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家、园、社会共同构建教育循环圈的一个选择。冯伟群说。

作者:首席记者 徐文杰 通讯员 徐慧  编辑: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