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12月30日,“匠心非常”五常街道非遗展示月暨醉美余杭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启动仪式在西溪湿地洪园举行。
在这次活动中,集中展示了18项非遗文化,是一场中国传统技艺的饕餮盛宴,其中包括五常十八般武艺、五常龙舟胜会、紫砂、黄杨木雕、皮雕、创意折纸、植物印染、陶泥捏塑、微型风筝、天竺筷制作技艺、杭绣、钱塘剪纸、半山泥猫、雕版印刷技艺、西溪小花篮编织技艺、西泠印泥制作技艺等等。
其中五常龙舟胜会是盛行于杭州西溪湿地区域的端午节民俗活动,它源于明朝,清代得名“龙舟胜会”。每年端午,百艘龙船汇聚五常西溪,当地民众自发前来共襄盛举,百舸争流、龙舟竞渡;五常十八般武艺是洪氏文化的支文化,相传由明朝兵部尚书洪钟告老还乡后所创,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2010年,五常十八般武艺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黄杨木雕是浙江地区的汉族民间雕刻艺术之一,以黄杨木做雕刻材料,利用黄杨木的木质光洁、纹理细腻、色彩庄重的自然形态取材。黄杨木质地坚韧,纹理细腻,形态稳重,色泽鲜润光亮,雕刻以后随着年代的久远其色渐渐由浅入深,显得古朴文雅,是民间喜闻乐见的案头欣赏品和收藏品。
杭州的风筝虽然不怎么出名,但杭州的风筝很有特色。因为杭州的风相对柔和,因此在杭州放飞的风筝要做的精巧,轻盈。于是杭州就有了微型风筝。在杭州微型风筝还有一个别名——“袋兜风筝”。制作工艺比较复杂,放飞调试的手法也是比较繁锁,因此微型风筝成的风筝制作的“微雕”之作。
天竺筷作为中华名筷之一,乃是杭州的家乡名产,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天竺筷质地良好,散发着淡淡竹香,筷身上往往印有妙笔丹青,既美观又实用,洗涤非常方便,是杭州特产之一。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位于杭嘉湖平原的杭州,处于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杭州建城的几千年时光里,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这些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共有的财富,凝结、保留和传递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情感、经验和智慧,成为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在一个国家文化凝聚力的形成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的精神财富和情感积淀,是构成民族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源泉。
活动现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们现场对非遗文化进行了展示,在他们身上,不仅凸显着卓越精湛的技艺,更令人感受到了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