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在我国,乳腺癌已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病种,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约为25万例,其增长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且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据2016年杭州市疾控中心公布的最新癌谱数据显示,乳腺癌仍然是杭州市总人口发病前五位的恶性肿瘤之一。
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诊治和健康管理模式将成为今后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方向。
6月4日,多位来自于省内的乳腺癌与心血管、内分泌、妇科等跨领域专家济济一堂,共同探讨“全程、全方位”乳腺癌管理模式,聚焦乳腺癌患者康复的生活质量。
“全程全方位”的人性关怀
得益于围绕疾病治疗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时间显著延长。由此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治疗引发的种种副作用。
浙江省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主任王晓稼教授说:“乳腺癌治疗引发的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会严重困扰患者,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因此,从全程管理基础上提出的全方位管理,除了关心患者肿瘤本身的治疗,还会考虑药物引起的副反应,关注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程、全方位’乳腺癌管理模式,不仅体现了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更体现医学中的人性化关怀,并对于提高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跨学科的协同诊疗
“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内分泌治疗通过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或抑制雌激素的作用,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在日常的内分泌治疗中,芳香酶抑制剂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占主导地位,对于已绝经的患者接受芳香酶抑制剂治疗却极易引发骨质疏松或骨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任跃敏教授说,在全程、全方位模式中,内分泌科会更早介入,在准备使用抑制雌激素药物时,提前评估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的风险大小,以评估结果选择最合适药物。”
乳腺癌疾病治疗,放疗、化疗会对心血管有所影响,引起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特别是雌激素抑制药物会导致血脂水平紊乱。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张芙荣教授介绍:“发病的中老年妇女本身心血管危险系数多,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在使用可能影响血脂水平的乳腺癌药物时,提前介入管理,预先评估病人心血管相应风险因素,包括本身血脂水平、家族史等,最终选择对心血管毒性最小的药物,来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
推进“全程全方位”共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外科主任邓甬川教授表示:“目前,乳腺癌‘全程、全方位’模式在跨学科专家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共识,后续将制定草案和指南,以及具体处理方式。杭州的‘全程、全方位’治疗体系最可能落地在综合医院,通过组成多学科协作组,包括肿瘤专家、妇产科、心血管专家,协同制定乳腺癌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周坚红教授呼吁,乳腺癌关注人群应扩大到乳腺癌的高危人群,而不仅限于乳腺癌患者。女性更要加强健康意识,40岁以上的女性和乳腺癌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已达到乳腺癌早发现早治疗。
与会的浙江省跨学科专家达成共识,以提升患者长期生存质量为目标,构建“全程、全方位”乳腺癌管理模式及分级诊疗体系。同时呼应了今年3月底在北京宣布成立的“乳腺癌肿瘤健康管理联盟”所倡议的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程、全方位管理”跨学科管理模式,共同布局中国肿瘤与乳腺癌领域的健康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