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1日下午,杭州市上城区市场监管局上演了一场“硬核”打假行动——近一年查获的假冒奢侈品箱包、非法改装电动车、过期食品等7500余件问题商品,在今年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进行集中销毁。随着环卫清洁车的破碎、绞动声,这些价值达103万元的威胁消费者健康、扰乱市场秩序的“李鬼”被“灰飞烟灭”。
现场直击:“LV” 包碎成渣 假酒瓶当场裂
走进销毁现场,各类假冒伪劣商品堆积如小山丘。据上城区市场监管局行政执法队副中队长蒋琦纬介绍,此次集中销毁的商品涵盖了服饰、汽车配件、食品等多个民生领域。
“这批假冒LV包的皮料乍一看和正品差不多,但拉链一拉就卡住,内衬针脚也歪歪扭扭。”在销毁现场,蒋琦纬拎起一只即将被碾碎的仿冒奢侈品包说道。
一旁的空地上,堆积如山的假冒“GUCCI”围巾、“茅台”酒瓶、过期方便面被工作人员分批投入破碎机。随着机器轰鸣,酒液四溅、箱包撕裂。
据蒋琦纬介绍,此次销毁的商品为三大类:假冒侵权类、产品质量类、食品安全类。
假冒侵权类商品,现场销毁了371件高仿奢侈品箱包、4558件假冒品牌服装、558条假烟、309瓶假酒,占总量的70%。
“这些商品外观逼真,但材质低劣,不仅侵犯了品牌方的知识产权,也让消费者花了冤枉钱,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蒋琦纬说,它们大多通过一些非正规渠道流入市场,比如微信朋友圈代购、街边小店,打着 “低价促销”“海外代购” 的幌子,吸引消费者“上钩”。
产品质量类商品以有问题的电动车为主,它们多为超宽、非法改装、超重等抽检不合格的,像有些电动车为了增加续航私自多装电池,导致整车超重。还有一些医疗器械无证经营,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食品安全类商品513件,大为过期食品。蒋琦纬说,小超市由于缺乏有效的保质期管理系统,导致过期食品仍在销售。也有一些食品存在非法添加的行为,“之前查获的牛羊肉中就有非法添加的情况,这些非法添加物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释疑:7500余件问题商品是如何查获的?
据蒋琦纬介绍,市场监管部门查获途径是多方面的。她说道,“首先,日常监管是我们的重要防线。我们的执法人员会定期对市场进行巡查,对各类商品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绝不姑息。”
消费者的举报也为查获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现在大家的消费维权意识越来越高,很多消费者在购买到问题商品后,会主动向我们反映。” 蒋琦纬说,“他们的积极反馈让我们能够及时介入,查处这些问题商品。” 当消费者发现问题后,只需拨打投诉举报电话 12345,执法人员就会迅速行动,对相关产品和违法线索进行研判,一旦核实,立即对产品和商户进行控制和处理。
品牌方的协助也不可或缺。对于一些假冒品牌的商品,品牌方在维护自身品牌形象的过程中,会进行市场巡查。当他们发现有侵权线索时,会及时向市场监管局反映。“品牌方对自己的产品非常熟悉,他们的专业鉴定为我们打击假冒伪劣提供了有力支持。” 蒋琦纬副中队长解释道。在确定商品为假冒伪劣后,品牌方会出具权威的鉴定报告,成为执法的关键依据。
面对这些问题商品,上城区市场监管局绝不手软。在 2024 年,该局共立案查处侵犯知识产权案件 86 件、产品质量案件 162 件及食品安全违法案件 112 件,其中 7 件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新闻链接
消费提醒:三招避开假货陷阱
为帮助消费者识破骗局,上城区市场监管局现场揭秘常见假货套路,并发布避坑指南:
1.渠道选择:选择正规途径购买商品,购物中警惕“海外代购”“低价促销”等噱头;
2.细节查验:收到商品后要及时核对商品防伪标识、吊牌材质、包装印刷工艺,正品通常具备唯一编码或二维码溯源功能;
3.维权留痕:购物时要保存好购物小票、聊天记录等证据,发现假货立即拨打12345或通过手机App“浙里办”在线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