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各城区中小学期末考试相继结束,孩子们本学期忙碌而充实的学习生活也将画上句号。面对考试结果,家长们的反应,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和接下来的学习动力。
要不要和孩子聊考试成绩?怎么聊?成了不少高年级家长最近纠结的事情。有家长向记者反映,孩子进入青春期以来,每次聊起成绩“家里就炸”,为了不让家庭氛围变得紧张,自己“现在尽量不在家里提起这个话题”。还有一位八年级学生家长表示,成绩不是我最看重的,但是学习态度很重要”,考完试,最让她担心的场景就是孩子回家对考试成绩表示“好不好都无所谓”。
本学期放假前,杭州市大成岳家湾实验学校特别对全体八年级近两百名学生进行了一次“考后亲子沟通”调研,了解孩子们在考试结束后,期待听到家长们说哪些话语,做出哪些具体行为。
在“考试后不希望听到家长说的话”这一栏中,有7成以上的学生选择了“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考得多好”,同样让孩子们感到沮丧和压力的话语还有“成绩这么差,这个假期别想出去玩了,给我待在家里好好学习!”“你怎么考得这么差,太让我们失望了。”“你是不是没好好复习,怎么考成这样?”,都有超过半成以上的孩子选择。
另外,在学生们选出的“让自己感到情绪低落或不被理解的家长行为”中得票最多的,是“拿我和其他孩子比较,说我不如别人”和“一味地批评我,不听我解释。”
期末考试后,家长的哪些行为能够让孩子们自信心增加,感到温暖、受到鼓励?孩子们最多选择的是“带我出去吃一顿好吃的,庆祝我完成了考试。”还有“告诉我他们相信我的能力,未来一定会更好”。
1月16日下午,在大成岳家湾实验学校的智慧家长工作坊成长沙龙上,学校特别邀请到了杭州市西湖区心理健康教研员,杭州市教育局家长学校首席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黄克华,与家长们围绕“期末考成绩揭晓后,家长如何hold住情绪”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
相较于受到批评与唠叨,孩子们最为抵触的是家长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这一结果让家长们有点意外,“谈及成绩时,我们总是难以避免地会将孩子与其他同学进行对比。”一位家长坦言,“相较于孩子具体的分数,我更在意他在全年级的排名情况,孩子所处的竞争环境更容易引发我的焦虑情绪。”
成长沙龙上,家长们组队对话,体验孩子的视角
“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家长首先要了解自己。”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如何就“考试成绩”这一话题,与孩子建立良性的沟通,黄克华指出,家长首先要做的是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听到孩子成绩不太理想的时候,家长自身会有一些担心、焦虑、纠结,或者是无奈、无助的情绪,首先要关心到自己的情绪。”同时,黄老师从专业的角度,为家长们提供了几个实用的情绪管理技巧,例如运用“慈心训练”五步法和蝴蝶拍等方法,安抚自己的情绪。
交流过程中,黄老师向家长们推荐了两种沟通技巧:
1.“非暴力沟通”法,即“说事实(避免夸大)——谈家长自己的感受(例如:我感到很难过)——提出自己的希望”。
2.“三明治式”沟通法,即先表扬再建议后鼓励。假设“孩子之前数学成绩很好,次次都拿95,接近100分,这次只拿了75分”,那么家长可以先告诉孩子“我觉得你在数学方面一直很有天赋”,再指出“但是这次退步比较多”,最后再予以鼓励。
黄老师还为家长们准备了《考后五问》,作为参考:
1.这次考试成绩你满意吗?(不要表达自己满不满意)
2.如孩子回答满意,再问:你准备怎么庆祝?
3.如孩子回答不满意,再表达同理
4.与你上次考试比较,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5.我们一起看看,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的经验,学校心理辅导站站长靳家骊告诉记者,在她看来,孩子的学习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和亲子关系有关。在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推动孩子学习的实际上主要是在亲子关系当中获得的关爱和支持,“某次考试成绩不好,这往往也是一次对亲子关系的考量,如果在一次次的语言暴力中,让亲子关系产生裂痕,甚至被破坏,想让孩子有学习动力就很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