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2024第二届钱塘法治论坛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举行。
今年的主论坛与分论坛上,发言的专家都围绕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中所带来的法律层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健康码的管理、ChatGTP的管理权限、平台算法中的歧视问题等都成为前来参会的全国各地高校法学教授最为关注的问题。
浙江大学法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周翔说,时代的发展让法学已不单单是文科生的天下,像他们学院今年就引进了一名计算机“大咖”,要能通过数字的方法让法学研究跟上时代所需,也要法学的研究能够数字化、智能化。清华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陈天昊也提到,人工智能的发展领域是全覆盖的,看似枯燥的法学也可以搭乘人工智能的顺风车,所以,他以《如何利用AI开展法律实证研究》为题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分享。
“这个时代发展太快了,法学的发展要如何跟得上时代,就是留给我们的思考。”四川大学政府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徐继敏用了大量的案例来引导在场的法治工作者以及法学专业师生来思考。“生成式人工智能成果的权益归属是用户还是服务商?去年,我就带着这个问题去了美国相关机构去调研,虽然问题还是问题并无最终明确的结论,但是,未来这些问题终究是要解决的。”
徐继敏教授的案例中,有大量与浙江相关的事情,类似于让数据多跑腿、老百姓少跑腿或不跑腿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杭州率先在全国推出的互联网法院等。他在肯定浙江政务改革成果做得好并向全国推行时也提到,现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数据打通“跑路”时,对于一些办事的证明、打官司的证据收集是不是也能进行简化,比如说老百姓办事时不用再带着身份证或身份证复印件跑了,网上数据一调都有了,让证明更容易。不过,在这当中也要注意数据的合规合理使用,比如说,证据责任、证明标准、审查强度的变化,“好用但不滥用、乱用。”
这一点,浙江大学与美国西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袁韬深有感触,他说,算法歧视的证明困境正是他所研究的方向,目前基本他的见识想了一些破解“招数”,但是也想与更多的法学界人士一起讨论更完善的方案。
对于算法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与会的不少专家都从生活中遇到场景着手,比如说外卖平台的算法、劳动者保护等展开学术的研究与讨论。
“我们希望这些来自一线的视角能够打开学生的视野,他们能在享受着互联网所带来的便捷时,也能够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出发去思考、研究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一些不成熟、需要去完善的问题,并且带着问题去寻求解决的办法。”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法学院相关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