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宪法宣传志愿者王玲:让宪法精神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发布时间:2024-10-03 15:44:21 Thu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王玲(第一排右二)8年时间志愿讲解2000多场

当清晨的第一道曙光洒向大地,当秋日的微风裹挟着桂花香穿城而过,59岁的王玲已经早早地出门,奔向她的“战场”。从天城路到北山街“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这条公交车1个多小时的路程,对王玲而言再熟悉不过,8年光影,这位宪法宣传志愿者在陈列馆志愿讲解2000多场,服务观众超过4万人次,留言簿上好评如潮。

抓紧一切碎片时间背诵讲解内容


王玲给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讲解宪法知识

从杭州市儿童医院退休后,王玲正式开始了她的“讲解员”生活。从杭州苏东坡纪念馆、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到杭州博物馆、浙江省档案馆,王玲犹如城市的“活字典”,对馆内文物的故事如数家珍。

2017年2月,“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招募讲解员,当时还在苏东坡纪念馆进行讲解志愿服务的王玲,对宪法讲解有点“露怯”,“这里不像我待过的其他博物馆,可以穿插别的历史故事。宪法是庄严的,是国家的根本法,我一开始很担心自己胜任不了,万一讲错怎么办?”王玲说,自己起初报的是咨询岗位,后来发现讲解岗位报的人非常少,于是决定逼一逼自己试试看。

报好名后,王玲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背完千字讲解词。“没拿到讲稿之前,我就对着公众号里的语音导览,一边听一边记,一边记一边背。等到真正拿到讲稿时,我已经背得差不多了。”那时候,王玲抓紧一切碎片时间来背诵讲解内容,有时随手拿一张纸就开始默写,考验自己到底记住了多少;有时晚上把自家客厅当作展厅,边讲边录音,然后再一个字一个字打磨细节。

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讲解“策略”


王玲说,这项工作是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

2017年4月1日,王玲正式“上岗”。第一场讲解,王玲还比较拘谨,全程按照讲解稿解说。后来,在一次次的讲解中,王玲发现讲解稿的解说并不适合所有人,“比如孩子来,他可能不会感兴趣,毕竟宪法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难懂的。再比如有外国人来参观,他们就更不懂我们国家的根本法了。”

渐渐地,王玲有了“经验”,“要让来的人都听得懂、记得住,就得有不同的策略。像学生来,我会以互动提问的形式进行讲解,激发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大家玩着玩着,知识点也就记住了。”

曾经有一个德国的三口之家来到陈列馆,儿子在中国留学,中文十分流利,在听完王玲的讲解后,一家人对王玲的解说竖起了大拇指,走前还拉着王玲拍照留念。“给外国人讲解,我就挑亮点,把我们中国的宪法放到世界层面去讲,来加深外国人对我们宪法的认识。比如我说,‘1954年,宪法草案发布后不到3个月,整个中国就有1.5亿人参加了大讨论,占全国人口四分之一的公民参与宪法制定,这在世界制宪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

人退休了,精神不能退休

8年时间,王玲在一次次的讲解中也摸到了些“门道”,她不再拘泥于固定的讲解词,努力从参观者的神态中寻找讲解的节奏。“如果参观者经常看时间,说明他们后面还有安排,那我就抓紧时间,挑‘干货’讲。有时候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流露出浓厚的兴趣,那我就多增加一些故事细节,帮助大家对宪法了解得更深更透。”

半月前,一名从安徽赶来的大二学生带着父母走进陈列馆,这个三口之家对馆内的陈列看得入神,于是王玲主动上前给他们进行讲解。听完讲解后,这位大学生在留言里写下了一大段感悟:“我带着为什么叫‘五四宪法’‘西湖稿’‘人民的宪法’三个问题,来到了‘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在王老师详细耐心的讲解下,我学到了许多和宪法有关的知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主动接受宪法教育,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

“大家感悟得越深,也是对我讲解的最好回报,让我更加感到这项工作是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人退休了,但精神不能退休,希望通过自己微小的力量,让宪法精神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王玲说道。

作者:记者 徐可  编辑:戎丽娟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