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三大战略,更好实现城乡融合,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9月22日上午,由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杭州城市学研究会主办的“(中国)城市学年会·2024”、天元教育论坛·2024开幕式暨第十四届城市学高层论坛在杭州智力大厦举行。
本次年会主题是“统筹三大战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国内外城市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天元教育论坛参会代表等200余人参加。
城乡融合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路径在哪里?论坛上,各界专家从自己深耕的领域出发,畅谈城乡融合发展之策。
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作题为《AI和文化产业的升级》的主旨演讲。他指出,科技突破引起文化产业巨变,文化艺术产业将有大变革:AIGC将使文艺创作与设计的效率与产业形态发生巨变;设计与创作工具与平台(平台经济2.0)将使得全民参与文艺创作时代到来;与此有关的数据、知识(标识+数据)、模型将成为文化产业的关键技术,“这意味着能掌握AI平台工具进行文艺创作与设计的人才更加重要。”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副主任、浙商研究中心主任孙景淼从民营企业视角切入,认为要持续发挥民营企业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独特作用。他说,中国的改革由农村开始,全面小康以农村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基础,中国式现代化以城乡融合发展为标志。民营经济是浙江的最大特色、重大优势和巨大资源,民营企业稳则浙江经济稳,要切实加强对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的关心和支持,发挥好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中的独特作用。
国际奥委会执委、中国奥委会副主席李玲蔚在演讲时指出,体育是点燃城市经济活力、助力城市品质蝶变、放大城市国际化和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动能。要精心培育群众体育,营造匹配“赛会之城”的大众体育氛围;要推动体育与教育共同繁荣,开创体教融合新局面;要借助赛会搭建文明沟通桥梁,用体育传播讲好城市故事。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演讲中回顾了西湖大学创立的初心和未来展望。他谈到,自“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这一“钱学森之问”提出以来,已经过了整整19年,如果仅按文章算,中国大学在世界百强大学排名中已占到三分之一以上,但还是面临着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难题。西湖大学作为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非营利性研究型大学,希望能够在不久的将来给“钱学森之问”交出一份专业的答卷。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原副校长吴志强以视频的方式进行了主旨演讲。他认为,城乡人才互动是城乡协同现代化的关键,新型工业化是城乡协同现代化的动力源,新型城镇化是城乡协同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乡村全面振兴是城乡协同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他以德国为例,针对城乡如何更好地人才互通、如何更好地要素融合、如何更好地获得税源、如何更好地守住环境五个根本问题进行了生动阐述。他强调,城市的人才进入农村,农村的人才进入城市,人才双向交往和要素双向互通是决定中国现代化成败的一个重要关键要素。
在开幕式上,西湖大学施一公校长还被受聘为天元公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四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第十四届“西湖城市学金奖”、第四届“天元拔尖创新人才(超常儿童)教育奖”、第三届“天元OTO教育(数字教育)奖、第九届“两宋论坛”优秀研究成果、“西湖金奖进青年·2024”优秀组织奖也在场揭晓并举行颁奖,同时举行了“中国城镇化促进会杭州基地”“莆田书房”“恩施书房”“武汉书房”等揭牌仪式和有关城市学研究战略合作协议签署。
据了解,本次会议还充分整合专家、场地、人员、宣传等资源,统筹钱学森城市学金奖、西湖城市学金奖(“两奖”)征集评选活动、七大城市问题主题论坛(人口、交通、教育、文化遗产、环境、土地住房、卫生健康)、杭州城市学研究会专项基金委员会主任会议、天元公学专家委员会会议,举办两宋论坛系列活动、智慧城市产业大会系列活动、天元教育论坛系列活动、低碳城市发展论坛、书画名家笔会等城市学品牌活动30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