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议杭州可以考虑开设骑行专用道。”
“我觉得杭州可以开展更多骑行赛事和活动。”
……
9月4日下午,“杭网议事厅·智汇阳台”首期协商活动顺利举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体育局、市文广旅游局、市城管局等部门与骑友代表、业内专家、市民代表一起,以“杭州骑行线路优化与环境改善”为主题展开讨论,共同为杭州进一步打造骑行友好城市建言献策。
活动首先公布了“杭网议事厅·智汇阳台”针对杭州骑行环境的网络调查结果。整体来看,绝大多数受访者对杭州的骑行环境比较认可,龙井、梅灵路、环西湖等骑行路线广受好评,也对公共自行车“小红车”的认可度较高。受访者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一些路段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共用,给骑行带来不便;部分道路地面有待进一步平整;希望加强骑行文化的推广,举办更多的赛事和活动。
针对调查结果,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道路秩序处副处长张建文表示,杭州城区2400多公里的城市道路中,双向四车道以上的,都设有非机动车道,且双向六车道的基本有绿化隔离带,非机动车路权保障还是比较完善的。但是,西湖景区大多数道路为“机非”混行,不适宜专业骑行爱好者,他建议可以将骑行路线的标签化更具象,将景区作为休闲、观光的骑行路线,可以把三江两岸沿线打造成满足资深爱好者追求竞速的骑行赛道。
张建文介绍,在交警的日常管理中发现,一些骑友有并行、追逐的情况,甚至有边骑车边看视频的情况,对此,他希望骑友不要在城市道路骑行中过于追求速度,必须要将安全放在首位,并呼吁夜骑的骑友做好灯光照明、反光标识,控制好速度,对于复杂的路面情况做好“以老带新”提醒工作。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区域合作和促进处四级调研员冯斌谈到,杭州将结合亚运特色,做好亚运场馆的赛后利用,为体育爱好者和骑友创造更多运动的平台。比如,正在积极优化三江两岸超过300公里的绿道,既能徒步、也能骑行。而目前千岛湖绿道、青山湖绿道已经基本能做到人车分流,也将基于此打造更多和骑行相关的“旅游+”产品。冯斌还表示,在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影响下,目前杭州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前来旅游,而他们也对骑行活动非常感兴趣。
今年上半年,市文广旅局和市体育局等部门合作,在富阳开展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骑游活动,受到了广泛好评。杭州还将举行环千岛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满足爱好者的需求。
市体育局产业发展处四级调研员陆岩表示,在组织开展骑行活动之外,目前已根据休闲运动、配套设施、人文风景等因素综合考虑,筛选了首批14条各具特色的骑行路线,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骑行需求,让体验者在速度与激情中体验杭城山水与历史韵味。同时,与高德地图合作,上线了电子骑行地图,设置了防晒路线、畅骑路线、夜骑友好路线等特色标签,后续还将增加“忆江南”“十里环湖”“城市穿梭”等路线,方便骑友查找、选择适合自己的骑行路线。而且已发布的路线已经过百余名骑友的体验,确保电子地图准确无误。
市城市管理局综合协调处副处长徐根有表示,“改善骑行环境,促进低碳出行”,对道路环境有一定要求,我们将一如即往做好城市道路的保洁保序、路灯照明维护等工作,全力为骑友提供城市道路整洁和亮丽的骑行环境。
每个人对骑行的需求不同,这次协商活动中,有些建议是不谋而合的。比如,市政协医卫界别组委员闫雪和杭州资深骑友王鑫都谈到,建议在一些热门的骑行道路上设置驿站式的便民点,可以进行补给、医疗、维修等,并希望在条件完善的情况下,参考北京、成都等国内城市建立骑行专用道。
作为新杭州人,王鑫在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这座城市,家里有5辆自行车,“骑龄”已有20年。在他看来,杭州的环境非常适合骑行,而很多热衷竞速的骑友,特别钟爱美女坝路段,也会有国外选手和专业选手前来体验,是打造专用骑行道的良好地段。他也希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杭州可以向国外一些城市那样,为自行车提供专用的地铁车厢,为骑友提供出行便利。此外,市民代表也对目前道路停车规范、加强景点共享单车等问题提出了个人观点,并建议在附近休憩点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医疗救护设备。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为本次协商活动提供智库专家支持。市综合交通运输研究中心综合运输研究部主任钟璧樯表示,城市骑行的推广是一套系统工程,需要从政策法规的出台、基础设施的完善、路线规划的制定、赛事活动的举办、评价体系的建立等各方面入手,根据杭州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来优化骑行线路、改善骑行环境。
“你骑着车看风景,你本身也是杭州的一道风景。”协商会上,大家都认为,杭州需要为各种人群提供创造不同的有利条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无论是竞速的专业骑友,还是绿色出行的市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