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桑蚕丝织文化撞上当代艺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这场特展等你来!
发布时间:2024-04-18 21:51:01 Thu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彩色的蚕丝线从天花板上垂落,演员们手举着蚕叶邀请观众亲身参与互动,古老悠扬的蚕歌搭配上具身化表演,民乐与管弦乐共同伴响……这一场融合了身体织造与桑蚕寻谣音乐活化的现场,是“肢言织语”公共艺术驻地的最终呈现。

4月18日下午,一场融合了杭嘉湖地区桑蚕丝织文化与当代艺术的交互式表演现场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上演。此次“蝅现场”融合了音乐、装置与“肢织”表演,让观众得以自由地在热络的当代蚕桑丝织的氛围中进行互动和交流。

“桑蚕寻谣”项目由艺术家汪阳子2016年发起的“共织Co-Weave”衍生而来,团队通过7天的时间,沿着杭嘉湖地区丝绸文化的脉络,从城市走向乡野田间,从工厂迈入桑田,共计走访了27名与桑蚕丝织行业紧密相连的人群,包括桑蚕丝织相关从业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群、蚕歌作曲家等。从这些鲜活的个体视角中,团队人员记录并亲闻了人们与桑蚕有关的经历与生命历程,最终以蚕的一生为设计,通过“头眠”“二眠”“三眠”“大眠”四个展示空间,呈现了他们的田野成果。

市民陈女士在采访中说: “今天通过观演,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个场景女演员展现的蚕的生命的意境,非常震撼,之前确实没有了解过蚕的一生,想到桑蚕只能想到丝绸这一部分。”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许同学则说:“我是小河老师的忠实粉丝,因此来到非遗馆参加本次活动,观演之后非常受主创团队的结合了传统与当代的艺术理念打动,特别希望这种活动可以多一点到校园里面来,给我们年轻人带来新的想法和动力。”

“丝谣共织”项目发起人汪阳子介绍道:“蚕桑丝织文化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仅仅是一个梭织的记忆,还是融合了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与习俗,包括蚕神相关的背景文化在内的混合型的文化遗产。这次展演是在小河老师以及我的概念的基础上,又融合了李泽林老师的具身化剧场的部分,我们的表演通过所有主创人以及表演者的理解,在一个当代的语境当中,对桑蚕丝织文化进行了重新解读,并且以一个具身化表演的形式在现场呈现出来,希望做到更加年轻化与活态化的现场与传承。”此次项目聚焦于杭嘉湖地区的桑蚕丝织文化,由艺术家汪阳子、寻谣计划和上海融乐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

本次“丝谣共织——桑蚕丝织文化与当代艺术的碰撞与融合”展览将从4月18日持续至4月21日,将“丝谣共织”展览项目开展过程中涉及的田野采风、歌谣搜集、身体织造实践、口述历史调查、具身化肢体探索和现场即兴音乐创作等多个环节,以 “桑蚕文化切片”“塘栖共织理想图”“肢言织语艺术驻地成果呈现”三大板块呈现,在4月19日与4月21日,将继续分别为市民们带来“阳子的‘共织’织造工作坊”以及“之江非遗大讲堂第三期——‘丝谣共织’主题讲座”活动,以古承今,让桑蚕丝织的历史文化变得“可听、可感”,为观众带来难得的视觉与感官的盛宴,打开认知桑蚕丝织文化的多元入口,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

作者:见习记者 宋明悦 通讯员 相丽眉  编辑:徐文杰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