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席梦思流行之前,棕棚床在很长一段历史区间内都是老百姓家中的必备家居,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那时江浙一带富裕人家的女儿出嫁,家人都会备上一床棕棚床,寓意和和睦睦,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福。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用棕棚床的人越来越少,做棕棚的手艺人也不常出现在日常的生活中。
在拱墅区文晖街道,有一条河罕上街,毗邻京航大运河,这里曾是杭州丝织集中地,南北货运日夜不停,有“坝子门外丝篮儿”的杭谚,兼具着浓厚历史文化氛围和生活气息。陈慧娟夫妇的棕棚床店铺就在这条街上。这久违的手艺,在这条街里古韵犹存,依然坚守。
陈慧娟夫妇开这间店铺已经有25个年头了,走进店铺,可以看到大部分地方被一张1.8米乘1.5米的木架子占满,木架子上绷满了棕色的绳子,绳子是用强韧的棕榈纤维搓成的,这就是制作棕棚床的核心原料。
棕棚床的制作过程简单重复,而且辛苦。灯光下,陈慧娟右手持铁耙,娴熟地敲打着棕榈绳,勾住棕绳一点一点编好,再用一把特制的“铁爪”将棕绳拉紧,让绳与绳之间的空隙变小……棕线慢慢变成一张棕棚床,好比织毛衣,棕线的疏密、紧实,都决定着一张棕棚床最终的质量。
棕棚床透气性好,冬暖夏凉,不生虫,尤其在天冷时,因为透气,垫被棉毯不会潮湿,无形中起到保暖作用。其次,床板硬度强弹性好,相比弹簧床,没有体重压迫下的反作用力,对儿童及腰肌劳损、颈肩痛、颈椎病的人,再适合不过了。一张棕棚床,睡个三四十年都没问题。
“做棕棚床既是个技术活,又是个体力活,制作工序精细讲究,若有一个环节不到位,就会影响整张棕棚的牢固度和美观性,从床架打孔、棕片梳理、打线、串线到编织完成,一张床做好要花三四天的时间。”陈慧娟说,生意红火的时候每天差不多5点多就起床开始做,一直做到晚上9点。
日复一日,陈慧娟从中总结出了她的人生格言:“做棕棚床和做人一样,一针一线,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
多年来,凭借着精湛的手艺和良好的信誉,陈慧娟的店铺顾客很多,大多都是熟人介绍,一传十,十传百,有来自上海、桐庐、临安的客人来找她定制,甚至有海南的客户也慕名前来。
说起生意,陈慧娟还是比较满意的,“我们的店开得时间长,大家用起来觉得舒适,然后叫身边的朋友也来定制。”她说,每次看到顾客是老顾客,或者听到新顾客是别人介绍来的,她就非常开心,这也是对她手艺的认可。
陈慧娟说:“以前做棕棚床,就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生存。现在做棕棚,是喜欢和热爱,我会一直带着客户的信任和喜爱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