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交警这份职业,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定格在他们站在路口指挥交通、处理违法的样子。职业生涯的前十年,孙陈刚也是以这样的状态度过的。但自从2013年成为一名事故民警后,他的角色发生了巨大转变。现场勘察、痕迹检验、视频研判、数据分析……如今的孙陈刚更像是一名刑侦人员,从蛛丝马迹中还原事实真相。也因此,有同事送了他个外号——交警界的“福尔摩斯”。
就在上周,孙陈刚收到了一封来自当事人家属的感谢信。半个月前,50岁的夏大姐在骑电动车时突然被人撞倒,脑部受损导致失忆,对方则当场逃逸。
由于事发路段没有监控,要找到肇事人困难重重。孙陈刚利用碎片化的信息一步步抽丝剥茧,最终锁定嫌疑人,为夏大姐一家讨回公道。
夏大姐骑车被撞倒后失忆 肇事人逃逸
事情发生在7月15日,早上8点左右,钱塘交警大队接到了夏大姐报警,说自己骑车倒在路边,站不起来了。然而,当民警赶到现场时,却发现坐在地上的夏大姐完全记不得之前发生了什么事,甚至连报过警都不记得了。
民警马上意识到,夏大姐很可能伤得不轻,立马将她送到了医院。医生一查,她的脑部在撞击中多处受到严重损伤。通俗来说,夏大姐失忆了。
而更棘手的是,事发地下沙南路由于附近正在施工,路段并没有监控覆盖,现场也没有留下任何事故痕迹。没有直接的视频证据,夏大姐又一时无法提供有效信息,要还原真相无疑难上加难。
赶到医院的丈夫也是一脸愁容,对于这个生活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如果找不到肇事人,昂贵的医药费无疑是笔沉重的负担。
很快,这个难题交到了孙陈刚手上。接手后,孙陈刚首先想到的是排查事发路段的前后路口监控。第一遍筛查,孙陈刚发现在那个时间段里通过这个盲区路段的电动车有六七十辆。通过事发地前后的三四组监控卡口,他在这六七十辆车中,根据骑行方向和离开时间,筛选出所有可能与夏姐发生碰撞的二十多辆电动车。
但如何把这个范围再次缩小?孙陈刚陷入了沉思。
根据线索缩小排查范围 靠细节最终破局
转机出现在夏大姐入院多天之后,随着治疗的进一步深入,她慢慢唤起了一些模糊的记忆。这时,她的丈夫再次来到大队,带来了一个关键线索:倒地后,夏大姐好像听到身边有对男女说话的声音。
虽然这依旧是条不确定信息,但对于孙陈刚来说却找到了尝试的方向。他盯着屏幕逐帧比对,将二十多辆电动车中,有骑车载人或骑行距离相近的男女单独拎出。这下,范围被进一步缩小,只有7辆电动车符合条件。
由于夏大姐无法回忆起关于这对男女的任何特征,孙陈刚没法根据常规的年龄、衣着来锁定嫌疑人。但这时,他想到了一个破局的办法。
对着监控屏幕,孙陈刚将这7辆电动车通过监控盲区的时间节点一一记下来写在纸上。通过计算,他发现大家通过这段路的时长都在1分钟左右,唯独一辆违法载人的电动车花了2分钟。
为何这辆车会花多一倍的时间才驶出路口?中间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直觉告诉孙陈刚,真相可能很接近了。将骑车人锁定后,他和同事迅速上门找到了对方。面对交警,这对夫妻很快交代了事实,当时丈夫从后方骑上去时撞倒了夏大姐,之后两人下车查看情况,但怕担责赔偿逃离了现场。
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而对于夏大姐一家人来说,找到肇事人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慰藉。
查案无外乎细致和严谨 最忌先入为主
像这样缺乏监控和有效信息的疑难案例,孙陈刚经常会遇到。去年一整年,孙陈刚一个人就完成了589起简易程序事故和22起一般程序事故的处理。所谓的“一般程序”,实际并不一般,不少都是缺乏有力证据的棘手事故,需要抽丝剥茧才能寻得真相。
在孙陈刚看来,做这份工作最需要的无外乎是细致和严谨,拿事实说话。“我不是什么神探,也没有看穿一切的本事,就是根据已有的细节一步步去想、去算,最后找到答案。”
虽然在进入事故中队前已经有了十年工作经验,但刚进队里那会儿,孙陈刚依然觉得压力很大。追查事故和路面执勤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领域,而书里的理论大都是给出方向性的意见,投入实战中又是另一回事。好在队里一直有传帮带的传统,师傅徐勇给了他很大帮助,带着他跑现场看监控,教他如何发现细节。时间久了,孙陈刚也慢慢能够独立上手。
在办公桌的最左边,放着孙陈刚出门必备四件套:30米卷尺、相机、警用记录仪、记录本。装备朴实无华,但基本都够用,毕竟比起设备,更重要的是人。
前几年,网上有句很流行的话,叫“有图有真相”,但对于事故追查来说,有时候图片并不等于真相,先入为主是他们的大忌。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一张事故现场图里,电动车和汽车在机动车道上相撞。如果光从这张照片看一般人会觉得是电动车违反规则,但我们要找到它为什么会骑进来的原因,是自己不遵守规定,还是受于某种压力不得不这样。两种情况下,对于责任的判定是截然不同的。”
孙陈刚说,作为事故民警,他们的目标是还原事实真相,不光要看到表面现象,还要调查清楚背后的原因。这是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也是对当事人负责。
每一次工作他都会努力卸下对方心里的疙瘩
孙陈刚的忙碌,可以从他桌上摆放的文件数量映射出来。整张桌上80%的面积被各种事故调查书占满,虽然事务繁多,但孙陈刚还是处理得井井有条。这8年,孙陈刚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在于性格,相较以前沉稳、细致了不少。
而除了事故追查,孙陈刚还肩负着一项难度同样很高的工作:当事人调解。
调解工作不光牵涉到各方的直接利益,更要经常直面伤亡事故的家属,稍有不慎很容易引发不满。毕竟,一个家庭的生活,有时会因为一场事故发生巨变。
而走进调解室的人,不少都带有情绪。一旦听到民警说出对自己不利的话,有些人就会大发雷霆,认为对方是在针对自己。故此,做这份工作除了严谨、细致,还得脾气好、能耐得住性子。有时候,当事人的情绪是暂时性爆发的,事后冷静下来还会主动道歉。
这几年下来,孙陈刚觉得,做调解时除了对法条要精通专业,说话时也要注重人情味,多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考虑,帮助他们答疑疏导。
“每个进调解室的人,都是带着心里的疙瘩来的,我的工作就是让他们尽量不要带着疙瘩走。”孙陈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