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如果陌生人给你糖,你要吃吗?如果陌生人让你开家里的门,你要开吗?如果陌生人......”相信每一位在读幼儿园的小朋友如果被问到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会斩钉截铁的回答:我不要,因为他是陌生人!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但如果同样的问题拿去问自信满满的成年人会怎样呢?事实证明,老话还真不假,从小被教育要警惕的东西还真的不过时!
前几天,杭州时中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接到120转运通知,忙碌一天的小L医师赶忙前去大门迎接并查看患者。患者是一位青年男性,神志清楚可以交流,但目光呆滞无神,面色灰暗,反应迟钝,问一句话都需要想很久,然后很用力才回答出来,四肢也处于瘫软无力的状态,一些简单的生理反射都较常人减弱。
用小L医师的话说,当时患者躺在病床上瘫软无力,任凭他人摆布,生理上除了能说话,完全像一具僵尸一样。
陪同在他旁边的女友面带泪痕,小L医师简单询问患者病史之后才搞清楚:患者小张和女友来杭州不久,平时经营一家理发店。小张平时工作努力踏实,偶尔也结识一些朋友小聚,其中一个染了黄色头发的青年经常来他们的店里闲坐,他们虽不知“黄毛”的真实名字和工作,但之间有所往来并在一起吃过饭。
时间拨回到半小时前,“黄毛”趁小张独自在店里时递给他一支电子烟,“朋友国外带回来的,你吸一口试试!"小张平时也不抽烟,但挡不住黄毛热情的劝烟,他就吸了一口。但是那一刻,他就"上头"了,感觉头皮发麻,四肢瘫软,呼吸困难,自己觉得大脑像放慢动作的电影一般,并且听从"黄毛"的指示拿出手机,刚要报出密码及银行卡密码时,被进门来的女友及朋友制止。并迅速将小张送来我院抢救室并报了警,黄毛则趁乱逃离了现场。
好在小张经过系统检查后,血液化验结果显示血钾水平偏低,考虑是吸食不明气体后导致的电解质紊乱,其它的检查结果显示并无太大异常,在经过约数小时的纠正治疗后,小张不适感逐渐消除,脱离了危险,但后续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复盘一下整个事件,就会发现小张其实是被下毒“迷药”了,而此类案件每年也是屡见不鲜,早在今年7月,深圳一女子和男伴赵某外出吃饭时,就疑遭男伴暗中在水杯里下药,幸好店员发现后换走了水杯,才避免了危险的发生,当时还成为了热搜事件,全国网友们一片哗然:原来传说中的“迷药”离我们这么近。这些“迷药”到底是哪些成分,会对人体造成哪些伤害?
市中医院院麻醉科主任周蓉主任医师介绍:网友口中的“迷药”其实是麻醉镇静类药物,在国内非法生产销售精神、麻醉类药物属于违法行为。在国外市场中,常见的“迷药”成分有三唑仑、氟硝安定、氯胺酮,近几年还出现了一种叫γ-羟基丁酸的“新型毒品”,隐蔽性强,易成瘾,容易毒害人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三唑仑
三唑仑为短效苯二氮䓬类药物,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在苯二氮䓬类中属于代谢最快、作用最强的药物,口服迅速吸收,15~30分钟起效。过量服用可能引起精神错乱、严重嗜睡、重度恶心或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肾功能损坏、急性脑血管病、抑郁症,呼吸功能不全及严重慢性阻塞性肺部病变等患者慎用,哺乳期妇女及儿童慎用。
氟硝安定
氟硝安定是一种强效催眠镇静药,属苯二氮卓类药物,有催眠、遗忘、镇静、抗焦虑、肌肉松弛和抗惊厥作用,其中催眠和遗忘的作用更显著。临床医学记忆试验表明,血液中超过一定浓度的氟硝安定可能会对人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转换能力产生影响。
γ-羟基丁酸
γ-羟基丁酸(gamma-hydroxybutyrate,GHB),在很多性侵案件中经常被提到,近些年常在酒吧、夜店等娱乐场所出现。它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能导致松弛、混乱、嗜睡、恶心、呕吐、幻觉、短时健忘症、呼吸抑制、昏迷等。服用后会使被害者在10~15分钟内从戒备警惕状态到无意识状态,丧失反抗能力,还会导致失忆。
以上提到的这些麻醉镇静类药物大都存在致幻、失忆等副作用,目前在临床一线已经不再使用,取而代之更安全可靠的药物。但一些不良商家将其流入市场、谋取利益,一旦被犯罪分子购入,当作作案的工具,后患无穷,除了上述药物,其他麻醉镇静类药物也必须在麻醉医生的严格监控下使用。
周蓉还提醒广大市民:在陌生场合面对陌生人递来的食物、饮料甚至香烟等,应当多留心、多拒绝;迷药下毒的作案方式一般是将药物混入饮料、食物里,骗受害者服下。因此,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在酒吧、夜店等环境复杂的场所,不要随便接受他人的食物,视线尽量不要长时间离开自己的食物,如果长期离开,那回来后也不要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