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7月6日,在阿塞拜疆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木槌落定,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见证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城,迎来了在世界文明舞台上的“高光时刻”。
为进一步提升良渚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激发全市人民了解良渚文化、热爱良渚文化、保护良渚遗址的浓厚氛围,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依法作出决定,将每年7月6日定为“杭州良渚日”。
良渚古城遗址主题雕塑
今天下午,首个“杭州良渚日”暨首届杭州良渚文化周启动活动,共贺良渚申遗成功一周年。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遗址规模宏大、遗存类型复杂、价值内涵丰富,其遗产的整体价值由城址、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和以良渚玉器为代表的出土器物等人工遗存要素共同承载,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最直接、最典型的实证,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杭州良渚日”启动活动现场发布了杭州三大世界遗产精品旅游路线,签订了长三角杭州三大世界遗产旅游市场推广合作备忘录。
此外,良渚遗址管委会与高校合作共建签约,良渚古城遗址主题雕塑“良月流晖”和良渚文化发现人施昕更先生铜像也首次与大众见面。
雕塑《良月流晖》,高二十米,由著名艺术家韩美林设计,落在良渚古城遗址内,是良渚文化的当代景观。
雕塑由基座、玉器和火焰三部分构成,充分彰显了良渚古城遗址的价值内核和精神延展。琮形基座象征着矗立良渚大地的古城和水利系列。
玉器的组合融合了天、地、人的意向。刻在玉琮上的神秘符号来自远古的良渚陶器。圆形的玉璧即代表上天,也是古文字“良”的变形。居于中间的三叉形器,则代表人与天地的相互呼应。
顶端跳跃灵动的火焰,象征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无限动力。
同时,在杭州良渚文化周期间,还将举办“彩笔绘良渚 盛世颂华章”百名中外著名画家走进良渚古城油画作品展、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金银币发行活动、“邮票上的世界遗产”主题展览活动、良渚文化志愿者总队成立暨“志愿者服务周”启动活动、“良渚文化+科技”——未来科技城走进中华文明圣地活动、“聚焦莫角、共话未来”学术研讨会、“申遗周年庆、圣地感悟行”——良渚文化薪火传人主题体验活动等八项线下配套活动和“当文创遇上良渚”等两场线上直播活动。
申遗成功以来,余杭高质高效推进良渚遗址保护研究传承利用事业,持续擦亮良渚古城遗址这张世界级的“文化金名片”。良渚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大遗址保护“特区”模式,最大程度保持了遗址的完整性、真实性,创新大遗址保护展示手段,高标准建设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成功构建了“场馆展示+现场展示”的综合展示体系。
同时,以数字化赋能保护管理,持续加强114平方公里遗产区和缓冲区“日常巡查+科技预警”,加快建设遗产保护管理“数字驾驶舱”,以科技助力数据采集分析,推动良渚遗址的科学保护、有效保护。
据介绍,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自开园至今共接待访客近50万人次,目前计划联动周边景区资源,合作串线,推出相应游线。同时,以良渚博物院二期为重点的良渚文化艺术走廊规划建设正在加紧推进。
学术研究是良渚文化实现持久发展和持续推广的最为基本、最为关键的要素。
申遗成功以来,良渚博物院深入推动良渚学研究工作,完成《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图录、《张忠培论良渚》的出版工作,及《大家论良渚》系列之《严文明论良渚》《苏秉琦、张光直和俞伟超论良渚》校稿和彩板图片考证工作,推出《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良渚特刊,开展《良渚丛书》《良渚文化通史》的编撰与出版工作。
据悉,为方便研究者查询,良渚考古发掘报告也已汇编成册,下半年起会陆续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