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杭网原创- > -原创新闻
【杭网会客厅】与中国作协副主席、郁奖终评委主任陈建功畅谈郁奖与文学
发布时间:2016-12-07 05:56:37 星期三  来源:杭州网
陈建功专访
 
中国作协副主席、郁奖终评委主任陈建功接受杭州网专访

 
中国作协副主席、郁奖终评委主任陈建功接受杭州网专访

 
中国作协副主席、郁奖终评委主任陈建功接受杭州网专访

    杭州网讯 120年前,一位作家在富春小城诞生。93年前,他在这里描绘了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82年前,他经由杭州去北平,饱尝故都的秋味。

    120年后的12月7日,第四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郁达夫小说奖颁奖典礼将在富阳隆重举行。这场小说届盛会,让喜爱文学,佳作频频小说家们,以文学的名义相聚在他的家乡,以富春江的春风为玉,以富春江的江水为酒,为英年早逝的郁达夫,送上最诚挚的敬意。

    这个郁达夫小说奖由何而来?有哪些评奖标准?本届评奖有哪些特点?获奖作家们又有哪些独道之处呢?

    12月6日晚,杭州网《杭网会客厅》栏目带着这些问题,独家专访中国作协副主席、郁奖终评委主任陈建功。

    算起来,两年一届的郁奖走进了第四届,也就是第八个年头,谈起当年设立这个奖项的初衷,陈建功说:“当时主要是为了纪念富阳的作家郁达夫而设立的。大家知道,郁达夫在中国现代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不仅是个作家,还是一个爱国者,烈士,他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有非常高的地位,所以就在八年前,当时的富阳市人民政府和富阳市委宣传部,提出要设立这个奖,请我出任评委会主任。”

    主持了四届评委会工作,他的心情是“很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而这个奖项也在他的评奖指导下,在公平、公开、公正的评奖原则上力求创新。

    陈建功告诉我们,“公开,我们的评委发表意见,记者旁听,评委意见也会在《江南》杂志上进行公布;公平,一人一票没有谁有多的权重;公正,可以说全靠作品来说话,作家们反响不错。”

    有了这样的标准,他们还首度尝试将评委的评奖意见在杂志和作品集当中进行公布,并对优秀的编辑和责任编辑寓意嘉奖,正是这些评奖方式和创新,让这个奖项在作家和文学界的分量日渐重要。

    像每一个人心中会有一个好小说的标准一样,郁奖也有自己的评选标准,陈建功告诉我们:“要有郁达夫感时忧国的传统,有对大时代的敏感度,敏锐的观察力,有时代特色,还有郁达夫的浪漫气息和浪漫情怀,越是有这些追求的作家,我们是越为重视。”

    经过一系列的评奖工作,本届的获奖作品在这些方面的特质一一凸现,在陈建功看来,本届评出的获奖作品也恰恰体现了郁奖的两大评选内涵:经典性、典型性。

    “这点让我们非常欣喜和欣慰。经典性的体现,比如阿来的《蘑菇圈》,这部作品写了少数民族干部几十年历程的人生遭际,有时代的演进,有人生命运的可悲,可叹,可感,也有很多少数民族特有的东西。”

    陈建功认为,阿来对自己民族的书写总是能写出这个民族的味儿,“他的刻画、他的分寸感,让你不得不折服,这是个用心的作品,经典的作品。”

    典型性,则体现在那些对我们往往很熟悉却也很陌生的人群的描摹上,“比如张楚的《野象小姐》,他写医院陪床的生活日常,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正是我们想要的典型,看似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却凝聚了时代,凝聚了人性,凝聚了人情,凝聚了无数个,这就是典型性。”

    除了这几点,年轻一代的写作崛起也让评委们大为惊喜,他们尤其赞赏蔡骏的《眼泪石》:“他这部作品,即有古典传统阅读经验的感受,又有新型年轻人的阅读需要,不像我们经历这么多沧桑,但是又有很深厚的文化同情心,作品中充满了人情和人性的关怀,又极富有想象力,使我们觉得年轻人进入一个新的文学时代了,这些迹象,更使我们对郁奖的作家们抱以敬意。”

    对于这些年轻的文学力量,陈建功充满期待。

    更多视频访谈与采访报道,请关注杭州网后续专题报道

作者:记者 郑娟娟 徐文迪 摄影 姚颖康  编辑:唐延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