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文化大师余秋雨对语西溪 解读人居文化
发布时间:2010-10-10 23:20:29 Sun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文化大师余秋雨。

文化大师余秋雨。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杭州网讯 “如果国家是一个人,文化就是这个人的性格和脾气。”10月10日下午,香格里拉西楼西礼堂座无虚席,文化大师余秋雨以文化开场,与在场数百位听众一起,回顾了中国文化与人居文化的渊源,三个小时的宣讲没喝一口水,以文化的态度表达了对杭州人居文化诗化的向往。

本次活动由共青团浙江省委主办、浙江省青年企业家协会承办,以“西溪湿地人居文化”为主题,余秋雨教从历史、人文、美学等多方位全面解读西溪,以学术为出发点,围绕西溪湿地的文化美学的主题,从建筑、人居等多个角度剖析西溪,剖析杭州的人居文化。“杭州已经给大家羡慕了一千多年,要树立典范,杭州永远需要在人居方面发挥典范性的意义,这样的话,我们在座的人也知道自己的文化责任,我们与其去写几本书,与其去发表几篇论文,还不如打造几个人人羡慕的诗化的居住环境,让远近的人都知道文化的最高目的是人居生态。”

“西溪给杭州留下了什么?如何看待西溪对杭州文化居住影响?”

湿地为什么在20世纪晚期引起全世界的重视,因为湿地是一个自然生态,以自然的原始生命并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西溪就是这样的,西溪湿地这样的原始环境、原始的生态,很多地方都有,但是往往出现在一个不太繁华的城市,杭州是一座繁华的城市,西溪湿地又在城市的核心部位,所以它给杭州生态带来很大的影响。

余秋雨说,他小的时候在杭州,觉得西湖很美,只是杭州的街道太拥挤了,杭州的建筑太破败,当时有一点遗憾,但是后来杭州城市变得很好,但是人们还是觉得杭州城市的居住方式和西湖的美景有一点矛盾,建的越好矛盾就越大,因为西湖的自然美和杭州城市居住的密集和繁华产生了一种矛盾,有了西溪湿地以后,看到了人类把居住和自然的谈判有了一个好的结果,杭州出现了居住的典范,西溪湿地让杭州的居民有了一个既可以游览又可以居住的去处,一个原始的、可以让大家回到自然怀抱的地方,最近以来又吸引了一些现代的艺术家居住在里边,这样的话,又让一些热爱艺术的这样的人物感到心里有点宽慰,艺术家其实真的应该住在那样的地方,杭州有那样的度量让他们住在这里。

“如何看待西溪在传统和现代之间价值的传递?”

余秋雨说,西溪更重要是自然和人文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是自然和现代之间的传递,因为有古迹,但是也是自然当中的古迹,“我们需要面对的不是历史,更需要面对的是自然,历史是重要的,但是自然比历史还重要。”

文化比政治大,但是还有一个东西比文化更大,那是什么?是自然,自然更大,人是自然之子,历史当中的好的地方是它尊重了自然,历史当中不好的部分就是它破坏了自然,挑战了自然,是历史不好的部分。

所以对西溪湿地的理解更多是从自然和人文的意义上去理解,而不要过多的考虑历史和今天,特别不要伪造历史,“我非常不喜欢有一些人假装自己是生活在历史当中,比如说起一个历史名字,故意穿了一个现代人不应该穿的古代的服装,这种‘表演古代’很不应该,我们应该成为一个自然之子。”


“怎样的居住形态才契合西溪的原态风貌?”

余秋雨觉得西溪现在的状态比较好,有那么多的水草,不是高楼大厦,水稻还是那样的水稻,除了有马达发动船以外,还有橹摇的船。

“我们过的是现代生活,我们没有必要假装成一个不变的时代,我们有很多现代的生活需求,我们也不要伪造成我们都坐在马桶里,这个非常不合适,一切都是原始就不太合适了,我们希望尽管是原始,但不希望肮脏垃圾。”原来的西溪湿地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非常的脏,杂草丛生,什么东西都丢在水里,谁也不管,公共空间很少,原始的民间居住往往是这样的。

“如果回到那样的时代是不好的,我们现在出现的这种生态是经过整理过、改造过的那种真实,这个比较好,大家知道上海有个新天地,恢复的是上海石库门的房子,但是如果回到真的石库门谁也受不了,因为真的石库门都是手提马桶,是煤球炉,既肮脏,又臭,又危险,而且每间房子都可以听到隔壁邻居的讲话,这个是生态是受不了。”

作者:通讯员 郑秋 记者 王宁  编辑:施文
“如果国家是一个人,文化就是这个人的性格和脾气。”10月10日下午,香格里拉西楼西礼堂坐无虚席,文化大师余秋雨以文化开场,三个小时的宣讲没喝一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