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我们一直都在!”东新园小区,医生说出让邻居 “安心”的话
发布时间:2021-12-21 18:38:18 Tue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12月21日早上10点,东新园小区,5000多户人家终于等到了小区 “解封”的消息。

在这个杭州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小区之一里,2万多居民,在完成了第六次核酸检测后,就一直期盼这一刻的到来。幸福来得如此突然!结束了14天的隔离生活,之后,大家将回归到各自正常的生活轨迹。

在很多人心里,这段日子如同带着温度的烙印,难以擦灭。

“这14天看似很长,又似乎很短,邻里的感情并没有因为疫情而被封闭起来,反而更亲密了。”家住东新园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治医生刘家远说。这14天里,他和同在市一医院工作的同事,药学部主管药师罗震宇进以及其他几位同事们一起参与了这场战“疫”。

“当你身处之中,才真的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那种互相帮助的感动。”两名市一医院的医生,一边利用专业知识身体力行感动着别人,另一边又时时被周围的热心邻居们感动着……

“这是一种双向奔赴的关爱,会成为我们人生中非常难忘的一段回忆。”刘家远说。

image.png

(药品登记处的志愿者们)

“我要出任务,怎么办?”

刘家远至今清晰地记得那个时刻:12月7日晚上7点38分,他突然在市一医院的“核酸筛查工作群”里接到出任务的通知。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接到紧急任务,作为市一医院核酸应急采样队的成员,刘家远早就做好了随时随地出任务的准备。熟稔业务的他马上出门,准备第一时间赶到医院。

刚要出小区,门口保安的一句话让他懵了,“小区有疫情出现,全部封闭,所有人都不能出去。”  

“我有紧急任务要出,现在就要去医院帮市民测核酸,怎么办?”说完话,刘家远才看清大门外的场景:门口拉起的警戒线,突然增多的安保人员,甚至是大家脸上凝重的表情……一切都在跟他说,走不了。

接下来,就是漫长居家隔离的日子。

和全小区5000多户人家一样,刘家远不能出小区。这对平时工作繁忙的他来说是一种考验。“突然空下来,真的不知道干什么才好,总想找点事情做做。”

12月9日,小区封闭的第三天,业主群里的一条消息让刘家远振奋:社区正在通过媒体招募志愿者,欢迎有空帮忙的邻居们报名。

说去就去。第二天,刘家远成了小区内的一名“物资运送员”。负责把防疫物资和生活用品送给隔离的两幢楼的特保,再由特保人员送至各户。同时,他们也为一些行动不便的邻居跑腿,送食物及基本生活用品……多的时候一天要跑十多趟。

image.png

(刘家远为邻居送菜)

“只是帮了点小忙,但邻居们开门时,总是感谢连连。哪怕是戴着口罩,从眼神里也能感到他们的感激。”刘家远说,加入志愿者队伍后的每一天,都感觉很充实,很有价值。

“我来,我比较专业,应该会比较简单。”

市一医院药剂科药师罗震宇,是刘家远的同事,也是邻居。和刘家远一样,罗震宇也经历了初期的不适应——小区突然封闭,生活节奏打乱,工作节奏停滞,“整天都感觉日子很漫长。”

隔离的第三天,罗震宇去社区办事,终于找到了机会。“我发现,社区里很缺人手,每个人都很忙,太不容易了。”罗震宇说,他发现旁边一张桌子前,两个社工正在为小区里的居民登记药品。由于社工不熟悉药名,往往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地确认,很慢很费劲。

封闭进行中,药却不能断。2万多人的小区,需要日常配药的人不少,登记的小桌子前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专业的罗震宇主动请缨:“我来报名登记配药,我是药师,我来做这件事情最合适,我比较专业,应该会简单一些。”就这样,罗震宇马上找到了这份“临时工”。他给同在小区的刘家远发信息:你也来吧,这里好像更需要你。

image.png

刘家远(左)和罗震宇(右)

从那以后,罗震宇和刘家远就成为了社区药品登记志愿者。哪些药需要去各个医院配,哪些药属于自费需要去药店买,都分得清清楚楚。登记后,把邻居们留下来的医保卡等等,交给小区门口专门负责配药、采购跑腿的志愿者们,再由他们拿着药和邻居结算现金……14天里,一条药品的“供应链”就这样顺利地运行着,保障着全小区居民的健康。“下次来,你还在不在。”有邻居问到。两位医生给邻居们吃了定心丸:放心,我们都在!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不是疫情,真不知道小区有这么多同行!”

随着越来越多小区里的医生同行加入了志愿者队伍,药品登记员的岗位也实行了轮班制。没有挨排到班的日子,刘家远还是抽空去做物资运送员的“老本行”,这种忙碌而充实的日子,让日子突然变得飞快。

转眼到了12月14日,由于上虞疫情变化,刘家远的妻子,作为上虞一家学校的英语老师突然被通知需要去酒店集中隔离。家里只剩下两个需要上网课的孩子和没什么文化的外婆。

“有时候,孩子上课,外婆实在是管不了,就要回去管一下孩子,没那么多空当志愿者了。但只要孩子不需要上课的时候,我还是坚持做志愿者。”尽管如此,刘家远还是留下了小小的遗憾:太不巧了,本来还可以多帮一点的。

事实上,哪怕是待在家里,刘家远也没闲着。他加入了一个叫“东新园抗疫线上医疗团队”的微信群。小区里很多医务工作者都在这个群里。他的另一位同事,市一医院儿科呼吸方面的专家杨一华主任和护士包晓青也在里面,她们负责专门咨询小孩健康问题。

image.png

群里面的医务人员一起,利用专业知识,帮邻居们解答各种健康问题,处理临时突然状况。“要不是疫情,真不知道小区里居然住着这么多同行。”刘家远说。

“比比他们,我们做的也不算什么。”

“东新园代配药志愿者群”、“爱心接驳站志愿者群”、“东新园跑腿小分队”、“东新园抗疫线上医疗团队”……疫情之下,一个又一个微信群建立起来,一波又一波志愿者无偿加入这个队伍,保障着整个小区居民们的生活和健康。

“测核酸的医务人员,每天测几百个,手举到后面抬都抬不起来;维持秩序的警察和保安嗓子都喊哑了;社区志愿者们,家不在这里,几天不洗澡,随便找个地方就睡觉,比比他们,我们幸福多了,他们才是真正辛苦的人。”刘家远说,“我们每天受到那么多人的帮助,每天都在感动,我和同事们说好了,以后有机会一定要为抗疫多出力,等到解封了,我们都第一时间要去医院,毕竟医院的抗疫任务也很重。”

谈起这14天的感受,几名医生感受大致相同:以前,尽管大家都住一个小区,但邻里间的交流很少,这次疫情封锁的14天,真正拉近了邻里间的关系。因为疫情,他们和很多素不相识的邻居都成为了朋友,小区里真的很像是团结的一家人。

隔离不隔爱,隔离的日子,温暖一直同在!

image.png

作者:记者 杨威 通讯员 李煦  编辑:徐洁
“当你身处之中,才真的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那种互相帮助的感动。”两名市一医院的医生,一边利用专业知识身体力行感动着别人,另一边又时时被周围的热心邻居们感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