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市民都有这样的就医体验:换一家医院看病就诊,就需要重新做一遍检查,因为各家医院对于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不相认。这背后有着诸多因素,比如医院的检查检验结果标准不一、数据调阅不畅、共享后医疗质控有风险等,都会导致多头检查、重复检验的现象发生,既挤占了有限的医疗资源,还增加了患者就医的费用和时间。怎么办?
杭州市富阳区针对患者跨医院重复检查检验的顽疾,以数字赋能打造“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场景应用。通过建设互认信息系统、互认标准体系、互认保障制度,助推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规范诊疗行为,提升市民就医体验,显著降低看病费用。
7月5日,“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平台在富阳区数字社会门户上线,首批6家区属公立医院试点互认11个项目。截至8月1日,累计归集48.5万余人187.4万份检查检验结果数据,实现调阅13.2万人次、互认9026余项次,直接节省医保基金、患者个人费用支出约183.7万余元。
场景应用介绍
这个场景围绕“结果互认、落地见效”目标,梳理互认项目及标准、互认系统、互认身份标识等3项一级任务,并拆解成20项二级任务。其中,“互认项目及标准”任务中,按照稳定性好、高价值、高频率等标准,首批选择血型等11个项目进行互认。
在卫生健康部门牵头下,联动医保、人社等部门,打通医保卡、社保卡、市民卡、健康卡等4个跨部门数据系统,贯通6家医院的20套业务系统,建立“健康富阳医学影像云”数据库和以身份证为唯一标识的患者ID,实现患者就医“标识统一、数据同池、秒级共享”。
“治理端”通过实时跟踪分析“共享率、调阅率、互认率”指标,促进各医院互认检查结果,规范诊疗行为。“医生端”建设“结果互认智能匹配”模块,医生接诊并插卡或扫码获取病人信息,应用就能自动弹出相关检验报告和检查影像。“患者端”建设“患者结果互认知情告知”模块,互认医检结果后,系统立即短信告知患者互认减免项目、费用节省等情况,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场景改革亮点
调整检查检验相关利益格局
检查检验收入一般约占医院收入的20%-30%,结果互认不可避免会影响医院和医生收入,是改革的堵点难点。对于因结果互认造成的医院和医生收入减少部分,富阳区探索由相应的医保基金节省费用予以激励和财政补助,把设备耗材、人员配备等成本节约转化为医保和患者节支部分。
建立互认项目遴选规则和标准规范
富阳区出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项目遴选制度》,互认项目由制度遴选确定,实现了互认项目由“医生弹性定”变为“制度刚性定”。同时,制定《血型检验互认规范》等11套互认项目的标准规范,明确互认项目的互认时限、适用条件、白名单(需重新检验的特殊情况)等互认规范。
建立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质量控制机制
《富阳区域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质控管理办法》出台后,区里组建由省市区医学、医务、法务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推进互认项目申请、审核、实施、评价四个环节质量控制。财政出资购买“富阳区域医学检查检验互认互信职业责任险”,医务人员因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产生医疗纠纷的,由商业保险机构予以患者限额100万的赔付,消除医生开展结果互认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富阳区目前正推动扩大互认项目和试点机构范围,争取今年8月实现第二批266个互认项目上线全区6家医院和25家医共体分院。同时探索跨部门、跨行业互认共享,8月打通卫健、公安、市场监管、文化旅游等部门系统,在健康证申领、驾驶证年审时共享医院检验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