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民族管弦乐《印象良渚》在杭首演 绽放良渚文化新魅力
发布时间:2021-08-05 16:45:22 Thu  来源:杭州网

民族器乐奏响古今,中国故事娓娓道来。8月4日晚,由浙江演艺集团浙江民族乐团创排演出的大型民族管弦乐《印象良渚》在杭州运河大剧院上演,该作品是2019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同时也入选了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全国民族器乐展演。

“良渚”是中华文明的曙光,是东方文明的圣地,距今5300—4300年左右,良渚先民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耕耘劳作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良渚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稻作时代,有着趋于专业化的手工业,发达的琢玉工业,其刻划在出土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成熟文字的前奏。“良渚”既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又是世界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为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要求,用音乐礼赞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浙江民族乐团以“良渚”为核心题材,以民族管弦乐为载体,以浙江歌舞剧院为创作演出团队并力邀如青年作曲家王云飞等外请专家参与,历时三年精心创作了这一部将多种体裁形式、多视角音乐表达融为一体的原创大型民族管弦乐《印象良渚》。在7月举行的试演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们对音乐会一致评价“乐曲流畅,旋律优美”。

序曲《上善若水》拉开了本场音乐会的帷幕,在古老神秘又浪漫的意境里,乐音传来……本场音乐会由青年指挥家陈瑱璇担纲执棒,围绕《上善若水》《神泽》《年丰》《宫宇》《符文》《天工》《玉魂》《光耀东方》8个篇章,从多种视角,多种立意描绘画面传递情感。作品中有对天地的崇敬;有神秘的文字;有绝世的美玉;有宏伟的宫城......

 在作曲家王云飞看来,音乐创作充满着无限可能。《印象良渚》八首作品在体裁选择方面虽为组曲,但也将交响套曲原则纳入其中,具有整体设计感。四首乐队作品与四首协奏曲交替排序。选取唢呐、二胡、竹笛、琵琶、这四件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作为协奏作品的主奏乐器,在乐队“整体”展现的同时也给予独奏乐器“个体”以足够的音乐展现空间,推动了独奏乐器流光溢彩的表现力和民族乐队的整体张力。

在竹笛、打击乐与弦乐队《符文》这个篇章中,为了表现良渚人在石壁上刻字的状态,作曲家在打击乐上采用了石碟和石板。在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和竹笛悠远的旋律中,带领观众追溯原始文字的起源,赞颂先人的智慧及古老文明的辉煌。

唢呐协奏曲《神泽》以音乐描绘了良渚时期先民祈福时的场景,选择穿透力极强的唢呐作为主奏乐器再适合不过。但在演奏方式上,青年唢呐演奏家宋广顺打破了以往唢呐比较豪放的吹法,传达出空灵悠远的意境。

2013年,浙江民族乐团力邀国内著名作曲家刘湲教授携作曲新秀姜莹创作了以中国水墨山水画《富春山居图》为题材的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富春山居图随想》,并于2013年3月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得到了大批业内专家的一致称赞,随后开展全国巡演,受邀赴欧洲巡演。民族管弦乐《印象良渚》是浙江民族乐团继《富春山居图随想》后又一部大型原创音乐作品。

“民族乐团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创作,只有推出优秀作品才能推动乐团的发展。”在《印象良渚》的专家座谈会上,浙江演艺集团董事长王文龙这样表示。“良渚遗址位于浙江杭州,创作精品,用民族器乐演绎中华文明圣地的曙光,向全国,乃至世界讲述良渚故事,这也是浙江民族乐团的使命与担当。”

作者:通讯员 金鑫 记者 沈雁容  编辑:首席编辑 张晶
8月4日晚,由浙江演艺集团浙江民族乐团创排演出的大型民族管弦乐《印象良渚》在杭州运河大剧院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