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阙里,三衢儒风。坐落于浙江省西部的衢州,自古以“南孔圣地”而闻名于世。南宋年间,孔子第48代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带领百余族人,随高宗来到临安(今杭州),随后寓居衢州,并受诏“权以州学为庙”祭祀孔子,从此,衢州逐渐成为孔氏第二大聚居地,正式开创了孔氏南宗。
11月21日晚,浙江音乐学院师生带着精心创排的合唱交响音乐会走进衢州孔氏家庙,通过创新音乐表现手法重新诠释南孔文化,让祭祀古乐再传新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添华彩。
“南孔礼乐·孔祥楷先生音乐作品展演”由浙江音乐学院、中共衢州市委宣传部、衢州孔氏南宗家庙管理委员会主办,衢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衢州南孔文化发展中心和浙江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管弦系、音乐工程系、音乐教育学院承办。浙音青年交响乐团和音乐教育学院MTC合唱团在南宗孔庙的山水实景中,展示了孔子第75代嫡长孙孔祥楷原创、浙音教师创新性改编的祭孔音乐,用西洋管弦乐演奏与合唱、吟诵相配合的艺术形式,营造出庄重大气的艺术氛围,着力展现中华传统美学意象。
这次音乐会以孔氏南宗家庙举行的祭祀仪式——南孔祭典作为贯穿全场的脉络。南孔祭典在衢州延续800余年,解放后一度中断。2004年,由南宗嫡长孙孔祥楷倡议恢复,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为打造“百姓祭孔”“当代人祭孔”特色,“以古人之规矩, 开自己之生面”,南孔祭典大胆革新,将祭祀仪式中的歌舞演出部分剥离,独立为纪念晚会。孔祥楷还亲自创作祭典音乐,将2000多年孔子文化与西方音乐的精髓相结合。音乐会为观众先后呈现了“大哉孔子”“南渡风云”“有教无类”“孔洙让爵”“彦绳复爵”“楷木圣像”“东南阙里”“浩浩中华”8首合唱作品,将孔子思想、南孔历史、经典典故等融入音乐作品,再现了千年古乐下的祭典场景。最后,音乐会以恢弘壮阔的交响乐《兵车行》《蜀道难》收尾,中国传统诗篇名作通过西洋管弦音乐和合唱形式重新诠释,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鲜明的时代魅力。
“孔祥楷先生谱曲的祭典音乐是一种区别于古代祭乐的新式乐曲,旋律基调更为光明、张扬。而浙音在此基础上对作品进行艺术上的提升,使作品更具艺术表现力,进一步将儒家文化、祭祀音乐融入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审美情趣。同时,通过专业化的改编,使南孔祭典音乐从小众的、仅在祭典现场传唱的功能性音乐,蜕变为可供专业艺术团体演奏演唱、能够走进剧场、为更广泛大众所欣赏的艺术作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更多人所接受、所传颂。”浙江音乐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自2004年开始,衢州以南孔祭典为载体,有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南孔文化已经成为衢州乃至浙江重要的文化名牌。作为浙江省唯一的音乐高等院校,浙江音乐学院注重挖掘江南文化,将艺术与浙江的特色文化、大美山水有机融合。此次音乐会启用“江南音诗画”的概念,将山水实景、南孔文化两项最具浙江魅力的元素符号,与合唱交响艺术形式创新性融合,对于打造“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推进衢州文旅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展现了浙音在浙江建设“三地一窗口”工作中的文化担当。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已传承了2500多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最为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也是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此次音乐会对南孔文化的创新性展示,是近年来浙江音乐学院整合优势资源,解码文化基因,用艺术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浙音将继续传承发扬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发挥“乐”的教化作用,使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百姓心田,更加彰显其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的独特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