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18岁小伙服药自杀 医生与药师联手“破案”救人!
发布时间:2020-06-22 17:12:19 Mon  来源:杭州网

在刑侦电视剧中每每看到杀人案件陷入瓶颈时,刑警们就会找法医“秦明”们寻求帮助,希望能通过医学检查观察、尸体解剖、症状分析、测试比对找到在案件现场无法呈现的蛛丝马迹。

在医院中,有一个群体,他们不仅能够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还能够以自身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还原药物成分真相,成为药物的分析师和发现未知药物的“警察”,为临床医生的精准治疗创造了最有利的依据。

他们就是浙一药师。今天讲述一个药师“破案”救人的故事。

前不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深夜收治了一名18岁服药自杀的外卖小伙,但由于该小伙抗拒治疗,拒绝告诉医生自己服用了什么药物,让对症治疗陷入了困境,小伙子的生命急需救治!

“对付”不肯开口说话的患者,在浙大一院临床药学部主任的指示下,第一时间启动相关预案,组织精干药师力量,由临床药学部药事管理科副主任楼燕副主任药师带领实验室人员加班加点连轴工作,仅用6小时,通过对于患者症状的分析和患者的两管血液的检验分析,在患者血液里成千上万种物质中剥丝抽茧最终确定了服用药物的两种分子结构,让药物“投案自首”,破解了“未知之谜”!

18岁小伙神志不清、倒地不起

服用的药物无法确定治疗陷入困境

“医生,快救救他!”6月7日23:15左右,一辆救护车停在了浙大一院急诊科门口,18岁年轻小伙小鹏(化名)意识不清地躺在推床上,一个穿着外卖配送服装的小伙神情焦急地陪在他身边。

“我是他合租室友,我也不清楚他为什么突然晕过去了。”原来,这位陪在身边的外卖小哥在当天晚上十点半左右送完最后一单外卖回到出租房,看到同是外卖配送员的室友小鹏坐在客厅沙发上不停地抽搐,“我先去睡了,今天人有点不舒服。”

谁知道,小鹏刚关上房门没多久,室友就听到“砰”的一声。室友迅速冲进小鹏的房间,只见小鹏躺在地板上,怎么呼唤都没回应!他立马哆嗦地掏出手机拨打了120救护车。

浙大一院急诊科医生对其完善了常规化验、头颅CT及腰椎穿刺等检查,但并未能明确病因。由于小鹏陷入昏迷,神志不清;室友也一问三不知,无法得到有效信息,只能暂时对小鹏进行对症处理后,转入了急诊病房。

“医生,我只知道他近期情绪一直不高,他家人也不在这里,其他我真的不清楚。”小鹏室友的一句话,提醒了医生,“会不会是中毒?比如某些灭鼠药?或者吸食了什么违禁品?”这些药物中毒也会出现神志不清的症状。但最后相关检测结果都呈现阴性。

“根据该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已经完善的检查结果,我们考虑其药物中毒的可能性很大,但在没有明确诊断依据的情况下,不可能对患者进行洗胃、血液净化等有一定风险的有创操作治疗。”急诊中毒病房主治医师骆萃斐表示。

为此,治疗陷入了困境!

蓄意已久的自杀,消极抗拒的态度

浙一药师剥丝抽茧破解“未知”药物

“他醒了!”住进病房的小鹏意识转清,但仍有头晕、恶心不适等症状。

“您之前吃过什么药物吗?”医生立即对意识转清的小鹏进行问诊,只有准确知道病因才能进行精准治疗,让小鹏更好地康复。

“没吃什么,就吃了晕车药。”小鹏情绪低迷。

“什么晕车药?哪里买的?吃了几颗?”医生察觉到了小鹏的消极态度,跟他解释如果不如实告知服用药物,就没办法对他进行更有效的治疗。

“包装我早就扔了,什么药我也记不得了,我吃了几十颗。”小鹏说完,把头别过去,再也不做任何回答。

“联系临床药学部,看他们能不能帮忙明确是什么药物?”急诊科主任陆远强主任医师、副主任丁晨彦副主任医师得知情况后联系了临床药学部,并与楼燕副主任药师进行了患者情况说明及请求协助。

这位药师,年龄不大,却已是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并在治疗药物监测领域颇有建树。

“我们可以尝试化验血样,最好的结果是通过相关检测明确其中的药物成分。”楼燕副主任接到急诊科求助电话后,立即提议通过血样分析来“侦查”鉴定小鹏服用的中毒药物成分,辅助临床对症救治。

而此时留给临床药学部的最大难题是有限的检测分析时间,以及市面上多达八种类别的“晕车药”,其中涉及几十种化合物以及血样中成千上万种物质。

“想要精准识别出是哪种药物,就是大海捞针”。楼燕副主任心情非常急切。由于距离患者服药已过去一段时间,这就意味着药物可能已经代谢,在血中检测到药物原型的可能性大幅降低。

患者的生命安危一刻也不能等。在没有任何相关标准品的情况下,药师只能基于代谢产物来推测原型药物。楼燕与另两名药师立即制定紧急处理方案,通过实验室的高分辨质谱仪进行样本采集,同时采用没有服用过任何药物的“空白”血液样本作为对比,来凸显小鹏血液样本中的差异物质。在明确市面上有售的晕车药的化学结构后,药师们进一步推测这些晕车药可能的碎片结构及主要的代谢物结构,与患者血浆中未知物质的质谱性质进行分析、比对,最终仅用6个小时,鉴定出该中毒药物为苯巴比妥与氢溴酸东莨菪碱,一款叫“晕动”的晕车药浮出水面,替小鹏开口“坦白”了服用的药物。

目前,小鹏经过精准治疗,恢复情况良好,不久就可以康复出院。并在精神卫生科的会诊下,他被确诊为抑郁症,进行相关药物治疗。

“我们看病有时候跟警察破案一样都需要寻找证据,这次在楼燕副主任团队的协助下明确了导致病人中毒的药物成分,对于临床的精准治疗和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浙大一院的高水平医疗不仅仅取决于临床医生,背后还有很多强大的辅助科室团队的支持。”急诊科骆萃斐主治医生同时表示,平时除了生理健康外,还要多关注心理健康,像这个患者一下子服用这么大剂量的晕车药,如果不及时送医救治,可能会造成生命危险。

小鹏18岁的生命,在急诊科与临床药学部的联手“破案”下挽留住了。

而这次的快速“破案”主要得益于医院对学科建设的高度重视及浙大一院临床药学学科建设工作的长期积淀,这也为当前开展未知药物(毒物)的临床快速检测奠定了扎实的平台基础。正如临床药学部赵青威主任所说:“抓住机遇,才能创造无限可能,未来浙一药学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打造一个从药物研究-应用-评价-转化的临床药学工作闭环,并强化药学临床应急能力平台建设,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精准的服务”。

作者:记者 杨威 通讯员 金丽娜  编辑:李建刚
前不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深夜收治了一名18岁服药自杀的外卖小伙,小伙子的生命急需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