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离考试还有15分钟,是奔赴考场还是带生病发烧的室友去医院?中俄战争会爆发吗?……这些问题你会怎么回答?近日,浙江大学举行“三位一体”自主招生考试。经过角逐,参加初试的4014位考生有1442位“杀出重围”,最终1024人入围专业复试。随着22日晚高考第一批分数线的揭晓,浙大“三位一体”自主招生也将在6月25日前完成。
4014名考生参加初试
采取全客观题选拔试卷
今年,浙大计划“三位一体”招生总数为350名,其中文科50名、理科300名,比2014年增加了250名。招生专业也从去年的17个增加至45个,专业分布的学院由2014年的8个增至20个。与之激增的是今年参加初试的考生,共有4014人,其中理科考生3474名,文科540名。爆满的人气,在紫金港校区考试的当天,一度造成了交通拥堵。
此次参加“三位一体”考试的考生成绩各部分占比分别为:高考成绩占60%,高中学业成绩占10%,综合能力测试成绩占30%。浙大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陆国栋教授说,这样的招考形式其实是给高考这座“独木桥”两边又加了两根木头,让考生“过桥”更稳一些。
综合能力测试包括初试和复试,以笔试和面试为主要形式。笔试科目包括阅读与素养、数学与逻辑、物理探究(理科)和历史探究(文科)。陆院长介绍,以往的自主招生基本走的是“两条路”,有深度或有广度,都比较片面。因此,这次浙大“三位一体”通过试题的创新,实现了深度、广度、梯度“三度一卷”的全选择题考试模式。“当然,采用全客观题的选拔试卷还考虑到4000多考生这个庞大基数。”陆院长说。
据了解,这次笔试成绩最为集中的分数段在110分左右,其中每1分占几百名学生。陆院长表示,与以往相比,这次考生的整体水平很不错。
面试问题或高大上或接地气
切入问题的角度比答案更重要
据悉,浙大“三位一体”专业填报的第一天,国际政治(文)、公共事业管理(文)、信息资源管理(理)、人文地理与城市规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临床医学(五年制)等15个专业爆满,志愿填报结束时,90%的专业志愿满额。
为选拔出一批优秀的学生,浙大各院(系)成立了学科测试专家小组,由院长(系主任)和书记亲自挂帅,各种一线“大牛级”教授和外籍专家也纷纷加盟。那么,他们到底“面”些什么?
医学院沈华浩教授以临床医学为例。临床医学生是未来的医生,对一名医生来说,专业知识、技能很重要,但仁爱之心、团结协作精神以及沟通能力同样重要。所以在面试的时候,沈教授会观察敲门等细节动作,也会留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时各个考生的沟通能力,“坐在那不主动沟通的人肯定入不了我的眼”。
“中俄战争是否有可能爆发?”公共管理学院郎友兴教授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对此,有些学生往往中规中矩,根据平日关注的新闻或老师的课堂讲解来回答。而另一部分同学则独辟蹊径,以全新的视角,形成自己的思考。“我们更青睐于后一种,实际上,从什么角度切入问题往往比答案更重要。”郎教授说。
陆院长也表示,大学要树立“答案并非唯一”的思维。对于应试,他说了两个“不”一个“要”:不要言太少或言太多,既要主动沟通,又要把握度;不能没东西,要言之有物,能自圆其说;要拓展知识面,树立一个基本思维——没有标准答案。对于外面风靡的各式培训班,陆院长并不建议参加,他说:“这需要平时积累,注重培养自身各方面素养,临时抱佛脚行不通。”
2016年选拔规模继续扩大
特别优秀学生可竞选竺院
2017年高考改革将在浙江、上海两地试点,2016年的“三位一体”自主招生因此显得非比寻常。陆院长透露,2016年浙大“三位一体”自主招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可能扩大1倍,并尝试向省外拓展。
浙大“三位一体”自主招生自去年开始启动。陆院长介绍,去年通过“三位一体”录取的99名学生,无论是高考分数达到浙大录取分数线还是未达到的,经过一年的学习,与所在大类的学生相比,学习情况并没有明显差异。他说,“三位一体”将高考的模式由单一模式转向多元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从单一转向多元,而对浙大而言,招生也从单一渠道拓展转向多元渠道。他说,这不仅体现高校在人才选拔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更能规避传统高考“一把尺”的弊端。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浙大给予“三位一体”学生竺可桢学院选拔的机会,其中3位同学顺利入选。今年,表现优异的学生仍然可以参加竺可桢学院的选拔,几率或由去年的3%适度放大。但陆院长也表示,根据“三位一体”招生的契约精神,选拔进入竺可桢学院的学生恐怕不能再转专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