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莹一家三口
“你在新疆还好吗?家里一切都好,你放心!”这是贾莹每天和丈夫通话时都要说的一句话。
贾莹,西湖区文一街小学教师,15年的教师生涯,爱岗敬业,勤勤恳恳,辛勤耕耘,是家长眼中幽默可亲的好老师,是单位领导、同事普遍认可的好同事。贾莹的丈夫是杭州市疾控中心的一名医生,2008年女儿小西刚满10个月就去四川抗震救灾,现在又万里之外的新疆阿克苏市,开展为期3年的对口支援工作。身为妻子的贾莹,一直是他坚强的后盾。
在工作和生活中,夫妻俩互相支持、相互勉励、相濡以沫。贾莹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潜心钻研,撰写的论文、课题多次在市、区级比赛中获奖,获得了“优秀教育工作者”“轻负高质先进个人”等称号。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的爱人,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国家级杂志发表写论文20多篇,主持的省级课题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多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
震区来的一封家信
“亲爱的小西宝宝,爸爸在你刚满10个月时,离开你和妈妈去四川抗震救灾。儿童节,爸爸没有送你礼物;结婚纪念日,我也没有给妈妈送上一束鲜花;这个端午节,爸爸甚至没有办法陪你们一起吃上一个粽子......”
这是2008年5月贾莹爱人从绵阳市平武县抗震救灾现场写下的一封家信,被记者发现后在报纸上发表了出来,后多家媒体转载。
5•12地震后第三天,贾莹爱人积极报名前往震区,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当时女儿才十个月,尚未断奶。
贾莹虽然知道这个去四川危险重重,家里也很需要丈夫,但面对“小家和大家”这一选择题,她没有任何犹豫。下了班就跑超市采购生活必需品,回家打包行李,用实际行动支持爱人这一伟大的行动。离别之前,她含着泪,强忍着不舍:“你放心,家里的事我会照顾好的。通讯可以的话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
平安夜的一束鲜花
2014年12月24日,平安夜。
“6217房间,有人送鲜花,请来签收。”杭州市援疆指挥部保安巴师傅在门口叫着。贾莹爱人很惊讶,在遥远的新疆阿克苏谁会送来鲜花呢?会不会是搞错了呀?当看到花上夹着的名片写着熟悉的落款,他的眼框红了。
作为一名援疆干部,白天忙于工作时间无暇顾及个人情绪,而漫漫长夜里对家的思念便开始肆意弥漫,每晚睡前的通话成了一家人雷打不动的习惯。
圣诞节快到了,贾莹和女儿悄悄计划着要给爱人一个爱的惊喜,听到电话里爱人激动的声音,一家人笑着笑着不觉泪已滑落。
女儿小,双方父母年纪大身体都不好,在爱人援疆的日子里,贾莹毅然地挑起照顾家庭担子,其中辛苦自不必说。
在学校贾莹尽心教好两个班的数学课并且担任班主任工作,回到家还要辅导孩子的学习。最艰难的是在长辈孩子一起生病的日子里,贾莹上课的间歇抽空还要去医院陪母亲看病,回到家要照顾发烧的孩子。
一篇寄相思的作文
“如果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一个爸爸留在家里,这样就可以天天陪着我了!”这是语文课中学到“神笔马良”的时候女儿小西写下的作文。
贴心小棉袄的这些话,让夫妻俩感慨万千。虽然一家人聚少离多,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谁都不愿意错过女儿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2013年底寒假中,区青少年宫布置了“追逐梦想、品味幸福”的寒假实践活动,女儿作为雏鹰假日小队的队长,和队员们一起采访了浙江电视台主持人王森。回来后女儿有个创意,要做一个手工电视机,将采访的过程做成一个卷轴在电视机里转动播放。一家三口一起动脑动手,找来废报纸、洗发液喷头等废物利用,打印播放屏幕……从设计到制作完成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整个活动中一家三口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在多次的失败、改进中收获成功的喜悦。看着一片狼藉的家和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电视机”,一家人欢呼拥抱。
“我的爸爸在新疆阿克苏,从早忙到晚真辛苦。爸爸,我在家会做个女汉子保护妈妈的。爸爸我爱你,我会想你的,你一定要开开心心、平平安安的。” 这是女儿在2014年12月9日语文练习卷中写的话。
女儿长大了,懂事了!
爸爸难得能有假回杭州,女儿一定会给爸爸准备精心制作的礼物,亲手画的画、新学的手工,就算爸爸的飞机再晚也要等着第一时间迎接回来的爸爸。
给贫困孩子的一片爱心
看着女儿在幸福的家庭成长,也希望将自己的这份幸福传递给更多的人。在学校里看到有孩子家庭困难,贾莹常常会自掏腰包,给孩子买书和食物。
2008年抗震救灾中,贾莹爱人遇到了一对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姐妹,立即给她们捐款,同时号召同队人员捐钱捐物帮助这对姐妹。
今年在新疆阿克苏,一家人积极参与贫困儿童援助活动:参加“蓝企鹅”公益活动,为阿克苏的孩子们送上御寒的毛衣,在阿克苏柯柯牙街道结对帮扶一名维吾尔族家庭困难的孩子。
十年来,贾莹一家,相敬、相爱、理解、宽容,他们互帮互助,用爱的行动携手前进,构建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最美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