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义务磨刀的杜继坤,今年68岁。
杜师傅说,这个铁墩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已是上午11点了,杜师傅才打开瓶盖喝第一口水。
耐心等待磨刀的市民
杭州网讯 从4月7日开始,杭州吴山广场便有了“雷锋广场”的称号。从此,每月的第一个周六,广场上就会聚集无数个“活雷锋”。他们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职业工种,在一块百来平米的空地上做着看似平常实则不凡的事情——为百姓提供各种贴心服务。
上午九点,便民服务活动依次展开,现场尽管人多,但秩序井然。修自行车、配钥匙、测量血压… …气氛好不热闹!
“师傅人真好,活儿干得也细。”一位看上去60多岁的老人,拿着剪刀边走边碎碎念。
老人姓陈,住在近江小区。得知今天吴山广场有磨刀的师傅在,陈老一大早便赶来现场。“虽然家门口也有磨刀人,但技术很一般,经常拿回去两三个月就又钝了。”
陈老说,今天现场这位磨刀老师傅的手艺真不赖,“看娴熟程度就能知道,磨好之后,刀刃既亮又锋利。”
顺着陈老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大群人围着一位老师傅,高速运转的磨削砂轮还发出阵阵的“嗞嗞”声。
拨开人群,只见一位穿着红色马甲且精神抖擞的师傅,时而坐在砂轮前磨刀口,时而起身在铁墩上敲打。
说来也巧,正当记者仔细盯着磨刀的每个步骤时,一位中年妇女气喘吁吁地跑到师傅身旁说:“居然是杜师傅你啊,那么多年没见了,没想到在这里遇上。”
杜师傅冲她笑了笑,便又开始在磨刀石上来来回回地打磨。记者从中年妇女那里了解到,师傅名叫杜继坤,少时开始磨刀,是她曾经的老邻居。“当时大家住在菜市桥,街头巷尾都知道杜师傅磨刀技术了得。”
趁杜师傅喝水休息之际,记者与他闲聊了几句。杜师傅16岁开始磨刀,一磨就是50余年。“我没进过工厂,一直以来就靠这个为生。现在住东清巷,平时都在小区门口替人磨刀。”
杜师傅说,几十年干下来,如今腰背肌劳损,视力也越来越差。“但不能不做,这是祖传的老手艺,现在小孩都不愿意学,我只能尽自己能力让这门手艺留存久一点。”
还没说上几句,杜师傅便摆摆手说:“来不及了,后边儿还有很多人排队等着呢,对不住了啊。”语毕,就又开始坐在砂轮前一把把地磨。
记者看了看表,已是中午11点。旁边人说,杜师傅今天从早晨8点就开始磨起,刚刚喝的是上午第一口水。
“这个活动很难得,每月只有一次,我想尽可能的为大家多磨几把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