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与孩子的对话,多是从家长的引导开始的。
为了填写好一张内容详实的报名表格,家长们特别谨慎。
有了父母的陪伴,孩子们很放松。
杭州网讯 宝宝进了幼儿园会不会一直生病啊?幼儿阶段学些啥才能接轨小学啊?我家小孩比较内向,会不会不招老师喜欢?每年六月的第一个周末,都是杭城幼儿园报名的日子,这些问题,也一次又一次让年轻的父母焦虑。
6月2日早上7点刚过,3岁的娇娇就在妈妈的催促下起床了,自己穿好衣服、刷牙、吃早饭,妈妈再给她扎了两只漂亮的羊角辫,母女俩出门,赶去隔着一条马路的幼托园报名。
虽然报名9点才开始,可和娇娇母女一样早早到来的家庭不少,有些是爸爸妈妈全出动,有些是爷爷奶奶提前来排队,还有一些挺个大肚子的孕妇赶来咨询,看来已经在为即将出世的宝宝“筹谋”起来了。
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 与家长言行有关
今年小班入园宝宝,年龄都在2008年9月到2009年8月,属于“后半段奥运宝宝”,人数很多。
虽然杭州各城区教育局反复提醒,符合条件适龄儿童都可入园,家长无需赶早排队。可是依旧抵挡不住家长们排队的热情。
能够清晰响亮地说出自己的名字,对待老师有礼貌,会说“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成为准“幼儿园生”的“必备技能”。报名的同时,老师会跟宝宝有些互动交流,比如介绍下幼儿园有哪些好玩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从而减少孩子对上幼儿园的恐惧。
浙江省特级教师,下城区教育局学前教育研究员俞春晓觉得,孩子有时候不愿意去幼儿园,甚至有心理阴影,其实都和家长的言行脱离不了关系。
“有些家长会把上幼儿园搞得很神秘,甚至会吓唬孩子,说‘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之类的话,这些负面信息充斥孩子的心灵,怎么指望他们喜欢幼儿园?” 俞春晓说,家长应该主动跟孩子一起畅想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如何在一起玩,食堂叔叔阿姨做饭如何好吃,这样积极的心理疏导和暗示,才会让孩子有想去幼儿园的欲望。
如何克服“分离焦虑” 让宝宝不再“哭鼻子”?
每年新学期,各家幼儿园都会有不少“哭鼻子”的孩子,死活拉住父母的衣角要回家,这在幼教中,属于“分离焦虑”,严重的甚至会持续一两个月之久。一位姓黎的老师告诉记者,“分离焦虑”在家长身上也存在,大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让孩子感到分离不那么突然。
不要每天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一遍遍地叮嘱孩子不要这样那样,这会使孩子感到紧张、不安全或者产生反感、抵触的情绪。
对于哭闹严重或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孩子,父母应慎重对待,在取得教师配合的情况下,可先多陪孩子一会儿,然后逐渐缩短时间,或者上午来中午回家午睡,以“小步子”原则帮助特殊孩子适应父母的告别。
黎老师说,如有条件,入园的第一周最好在孩子午睡前接走,以后再慢慢延长孩子在园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