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欧工业新区新移民陈星宇正在沙发上看着电视
”搬迁扶贫“于都模式” 助2万移民告别大山迁新居
杭州网讯 10多万群众告别危旧土坯房,2万多名深山移民告别大山喜迁新居;全县去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37亿多元,而用于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方面支出达32亿元……《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以来,于都县民生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为百万群众“填”实一份份“幸福账单”。
搬迁扶贫“于都模式” 助2万移民告别大山迁新居
6月27日,记者走进于都县上欧工业新区移民搬迁扶贫安置示范区,来自深山移民的陈星宇正在沙发上看着电视,悠闲自在,而在家门口也贴上了“振兴苏区颂党恩,喜迁新居迎新年”的对联。
据陈星宇介绍,原来住在于都县罗坳镇大桥村古嶂片区,地处偏僻,山高路远,通往山外唯一的盘山公路坡陡路险,仅七八公里的路程要走一个多小时,而且居住地还经常山体滑坡,严重威胁到村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陈星宇的新家装修新颖,现代化家具一应俱全。“很开心,在这里不仅能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还可以在工业园打工,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陈星宇笑着告诉记者。据了解,和他一样,目前该县有4400余户计2万余深山移民告别大山喜迁新居,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为了让搬迁扶贫项目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于都县采取移民搬迁与工业新区建设相结合,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企业发展增添了新活力。上欧工业新区移民搬迁扶贫安置区是该县“一园三区”工业新区主攻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园区拥有企业150家,安置区建成后,可为企业新增3000个劳动力,能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
“该项目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移民既要搬得出,又要富得起的理念,同时,加大对深山移民的技能培训力度,确保每人至少掌握1至2门实用型技术,有效提升就业创业致富能力。”于都县县长陈阳山透露,项目建成后将妥善安置深山区、库区的移民约7000人,实现“移民搬迁与产业发展”两道难题一道解,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校舍危房变新房 农村教育迎蝶变
“我们终于有新教室啦!”“现在的校园可美了!”今年新学期,搬进新校园的于都县仙下乡邹坑小学的学生们兴奋不已。
“邹坑小学以前办学条件差,校舍是危房,课桌凳很多是‘缺胳膊少腿’,老师没有办公桌,睡的床还是用几块木板搭起的硬板床。由于条件艰苦,学校很难留住新分配过来的老师。邹坑小学校长李劲松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现在,这些问题都解决啦。”
邹坑小学的变化只是于都县众多学校旧貌换新颜中的一例。
近年来,该县投入大量资金,全面启动217所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有序推进25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截至目前,已开工建设公办幼儿园25所,其中罗坳镇、新陂乡、梓山镇等12所公办幼儿园已竣工。同时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了城乡支教帮扶制度,选派优秀教师到农村边远学校支教。同时明确,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可享同城待遇。仅2014年,该县就接收5000余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
大病医疗保险、远程病历讨论惠万家
“不仅看病有了医疗费用补偿,而且做医疗透析还是免费的,感谢政府这么多好政策。”于都县禾丰镇库心村66岁的村民赖章有满是幸福地感慨道。
赖章有是尿毒症患者,前些年,赖章有为了治病,欠下了10多万元的债务。为不给家里增加负担,他只能放弃治疗,任由疾病拖延。为此,赖章有甚至一度产生绝望心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14年起,于都作为赣州市新农合大病保险唯一试点县,在全省率先实施针对新农合参合人的大病医疗保险,并按照医疗费用高低分段进行补偿,年封顶线为25万元。按照政策,如今,赖章有不仅能够定期到医院进行免费透析,同时也可以享受到大病补偿的好政策,赖章有对生活越来越有信心了。
据了解,在于都,缓解看病难问题的举措可不止有大病医疗补助。《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以来,在国家卫计委的帮扶支援下,于都县作为深化医改和计生改革发展政策措施的先行先试地区。于都县人民医院、于都县第二人民医院、于都县中医院,及禾丰、银坑、岭背、小溪4个乡镇中心卫生院纳入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结亲”,享受该院开展的远程病历讨论等医疗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