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拱墅区“一表通”为基层减负为实干赋能
发布时间:2021-06-17 17:45:00 Thu  来源:杭州网

社工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服务居民群众“最后一米”的生力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直以来,社工任务多、报表多等现象长期存在,成为基层的“沉疴痼疾”。

让社工腾出手、迈开腿,少些报表填报,多些任务落实,是基层减负的应有之义。杭州市拱墅区通过数字化改革,于2021年3月1日上线“一表通”场景应用,重塑基层工作模式,切实为基层减负增效,让社工回归服务群众的本色。

“V字模型”推动“系统集成”

拱墅区对照目标要求,按照V字型开发模型,将“一表通”任务拆解为画像“零误”、报表“零录”、保障“零感”、关爱“零距”4项二级任务目标,并细化为11项三级和27项4级任务。围绕四大功能,梳理数据需求以及数源部门和业务系统,形成数据需求、系统集成两张清单。

从信息匹配、基层减负、服务效果等角度出发,分别构建衡量四大二级目标任务的22项指标,明确指标含义、计算方法。按照“一件事”理念整合业务流程,构建相关部门数据、业务协同模型。

“多跨场景”重塑“体制机制”

流程再造。聚焦社工日常工作全流程,重塑高需求、高频次的事项流程,实现提质增效。比如报表填写,改变以往“部门发出需求—街道任务分发—社工手工录入—街道统一汇集”的流程为“部门数据需求—‘一表通’一键导出”,社工只负责本级数据质量维护。

制度重塑。改变和重构了社工工作模式和管理机制,变“重过程”为“重结果”,变“重任务”为“重成效”,推动社工认知转变、角色切换。改革前,社工的考核重点是台账和报表任务,走访服务居民的精力严重不足;改革后,社工的考核评估转为以“居民满意度、社区和谐度”为核心的评估体系,激发为民服务的澎湃活力。

“多维数据”折射“改革成效”

居民画像清晰。以“基层治理四平台”为基础,整合多平台数据,对居民信息进行全要素归集、标签化处理,梳理4大类(人员、家庭、房屋、企业)181个有效字段,人员标签属性16个,建立社区居民多维度人物画像,社区居民从“单维”变“立体”。

社工减负增效。通过系统数据融合,自动生成统计报表,既减轻负担又增加准确率。截至6月1日,已完成帮扶、养老、残联、人社、退役军人、司法6个条线基层业务报表梳理,帮扶、养老、残联3个条线报表从74张减少至17张,减少77%,每周为社工缩短制表时间约8小时。社工每人每天上门走访时间提升60%,走访效率提升1倍以上。

政策公平精准。通过跨部门多业务协同碰撞,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行政给付政策数据协同,即时预警互斥政策,变“人工核查”为“智能校准”。截至6月1日,已梳理实现7项互斥政策的有效衔接,惠及8个试点街道75个社区41000余名居民享受最优政策,累计发出政策预警300余条,准确率达98.3%。

服务快捷直达。一体化智能化数据公共平台,为各项数字治理场景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截至6月1日,系统已成功支撑民生直达系统资金发放4790余万元,准确率达100%,社工资金发放审核周期由之前的3天减少至2小时;实现群众高龄津贴、残疾人补助等事项申报“零次跑”,为80岁以上高龄津贴主动办理1000余人次。

截至目前,第一批养老、帮扶、残联等6条线业务系统实现链接,归集基层治理四平台、户籍、殡葬、养老、大救助、智慧助残等多部门多领域数据300余万条,初步实现居民画像多维呈现、社区表单一键畅达、民生政策公平精准,并将继续完善基础数据库建设,拓展更多的“一表通”业务应用。

作者:记者 林海燕  编辑:徐洁
让社工腾出手、迈开腿,少些报表填报,多些任务落实,是基层减负的应有之义。杭州市拱墅区通过数字化改革,于2021年3月1日上线“一表通”场景应用,重塑基层工作模式,切实为基层减负增效,让社工回归服务群众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