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杭州水资源丰富,境内河流众多。据统计,截至2015年6月底,杭州市城市河道共有470条,长度约1000公里、水域面积约26.2平方公里。
如何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城市河道核心水资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为此,杭州制定了《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条例》,自2013年起正式施行。
《条例》颁布实施两年,成效如何?
8月26日下午,杭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对《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条例》执法检查和贯彻执行情况报告进行了分组审议。
报告显示,《条例》施行两年以来,相关职能坚持依法行政,加强了河道建设与管理,促进了城市河道有机更新。此外,配套制度不断健全、河道水质有所改善、防洪排涝能力有效提升、河道生态功能得到拓展,改善了市民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2013年至2015年上半年,杭州市共整治城市河道31条(段),打通断头河9条(段),完成闸站建设9座,总投资约22.34亿元。
同时,城市河道劣V类水质比例逐年下降,水质得到持续改善。至2014年底参与监测的137个断面中,达到V类以上(含)占60.6%,劣V类水质占39.4%;中东河、贴沙河等主要城市河道水质基本达到水功能区要求。
截至2014年底,杭州已消除102条市区城市“黑臭”河道,2015年消除41条黑臭河任务年底也将完成。
此外,城市河道防洪排涝能力不断提升。通过清淤疏浚、打通断头河、扩宽河道断面、恢复原有被填埋河道、新建水闸泵站设施,以及修建箱涵、开挖河道,改建引配水泵房等一系列措施,缓解了城西、城东和之江三大板块区域的洪涝情况。
而在健全城市防汛防台体系方面,则注重智慧城管防汛应急系统的改造运用,截至2014年底,累计建设水位测报站点70个,河道视频监控站点95个,积极实现运行实时在线监控,大大提高了防汛调度指令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条例》不仅注重城市河道的功能性,更在人文保护和靓化美观上下功夫。
通过挖掘河道自身特有的生态、文化、美学、游憩和旅游价值,打造出了一批含景观游憩、人文展示在内的复合式景观廊道,这些都成为了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同时,以“洁化、美化、靓化、序化”为指导思想,采取十城区河道管理综合协调机制,认真开展城市河道设施管养工作,实现了整治河道市场化全覆盖。
此外,报告指出,虽然从单条整治河道看,整体面貌有所改善,但受到区域性河网影响,整治后的河道要长时间保持水质效果不易。建议要已改善水质为目标,进一步做好截污纳管、打通断头河、清淤拆违等重点工作,全力推进河道项目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