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11月20日晚,浙江男排在主场2-3惜败给了河南男排,新赛季遭遇两连败。
新赛季,浙江男排更换了赞助商,但依然没有邀请外援。加上绝对核心边洪敏赛季报销,浙江队实力有减无增。对于志在冲击前八的浙江队来说,输掉2个主场让这样的目标变得遥不可及。
赛后,浙江队18岁的菜鸟任郡勃自信的表示:“我相信,只要给我们时间,浙江男排还会变得很强……”
但如今的浙江男排,想要重回巅峰,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竞技层面,更有很多平时容易让人忽略的细节。比如媒体服务,比如球市营造,如果只是空喊口号,那振兴浙江男排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人才极度匮乏
系统训练不到2年的苗子就打联赛
王贺兵(左)和任郡勃 记者 唐浩杰 摄
球打得好,球迷自然就多,这是一个浅显直接的道理。球打得不好,自然没人看,毕竟死忠球迷是少数派。现在的浙江男排,连续两年跌进保级圈,在附加赛里获胜才勉强完成保级。成绩不好,人才匮乏是最重要的原因。
曾经的浙江男排,拿过全国冠军,并常年保持在全国前三的水平,王贺兵、郑亮都是国字号队员。再看看现在这支队伍,球队绝对核心的国手边洪敏高挂免战牌,赛季报销,其余的都是92年后出生的球员,单拉出来可能都没人认识。
“我们选材的范围很小,浙江省内几乎找不到人了,家长都不愿意送孩子打排球,条件稍微好一点的,要么打篮球去了,要么练游泳,要么去别的更有‘钱途’的项目了。”一位浙江队的教练曾经告诉记者。
纵观浙江队内部,一半以上的队员来自外地,只有边洪敏、吴浩这样的“球二代”属于本土制造。其余的队员,说得难听点,都是别的省市队伍挑剩下的。这样的球员,从身体条件来说,天赋自然就差一点。先发副攻李翌杨,身高只有1米96,先发主攻朱志远,身高只有1米93,全队20人平均身高仅有1米94.3,基本属于联赛倒数几位。
“网口高度不够,拦网不行。”这是王贺兵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无奈之下,浙江队只能把选材的眼光放得更远。去年夏天,浙江队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发现一个好苗子,派专人火速赶到当地,看了他几场比赛,做了简单的试训,谈好了待遇,10月份就把人领会了浙江,生怕被别人抢走。
这个苗子,就是新赛季浙江男排的2号副攻任郡勃,18岁,身高2米08。
“我1996年出生,今年18周岁,我来自黑龙江齐齐哈尔的一所高中排球队……”在新闻发布会上,任郡勃这样介绍着自己。
这是任郡勃的第一个联赛,在参加正式比赛前,他参加系统训练不到2年。要不是实在无人可用,浙江队也不会这样“赶鸭子上架”。
球市聊胜于无
组织千名中学生晚上看球
在绍兴体育中心体育馆看台上,是齐刷刷的“制服组”,换句话说,来的都是有组织的球迷。
这并不代表球市好,相反的,这些球迷都不是自发来看球,更不是什么球迷组织的成员:球馆内其中有三面看台,坐着的是当地一所中学的学生,另外一面,坐着的是主赞助商单位组织的员工。其中夹杂着零零散散的球迷。
“球队比赛成绩不行,票怎么卖得动?女排都拿冠军了,球票不照样是送的,男排的票啊,送都不一定有人要。”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想想也是,送票都没人来看,只能下任务“摊派”了。赞助商的员工倒是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就是可怜了千余名中学生,白天学业已经很繁重,晚上还要被组织来看球。要知道,一般男排的比赛都被安排在晚上7点多开球,等到比赛打完,基本都要到晚上9点多了。这对于学生们来说,肯定会影响休息。
“没办法,愿意来的人少,学生比较好组织,这样看台上就不会空了。”工作人员说。
的确,最近几年,因为球市的萎靡,为了提高上座率,不少球队都搬到了大学球馆。比如福建、江苏、广东等几支男排,都在大学校园,这样即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为球队提高了人气。但是,组织学业任务重,升学压力大的中学生看球,组织者是否有欠考虑呢?
在这一点上,绍兴赛区完全可以借鉴浙江女排嘉善赛区的一些办法,比如开发微信公众账号,建立现场抽奖机制,增加了看球的趣味性。也可以更加紧密的联系当地媒体,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丰富看球人群……去年女排联赛总决赛期间,嘉善体育局派出专人赴天津女排主场考察,除了现场为球队加油,也是向天津的赛区组织者取经。“这一趟我的收获很大,让我开阔了眼界,不出来不知道,女排主场也可以这样火爆。”当时,嘉善县体育局副局长章炎磊告诉记者。借他山之石,并不丢人,闭门造车固步自封,才丢人。
总而言之,办法总比困难多,“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已经过时,如何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球市,需要赛区组织者用心经营。
媒体接待敷衍
A 管理者竟对多家媒体说“不”
每次新闻发布会接近结束时,主帅王贺兵总不会忘记感谢媒体:“感谢媒体朋友的关注,球队现在比较困难,更加需要媒体的包容和鼓励……”但问题来了,主教练在台上说感谢,但台下却有“自己人”有意无意地拆台……
人才有限可以归结于“天灾”,不可抗力,但某些“人祸”就实在是“不作死就不会死”了。
就记者近几年的观察可见,浙江男排在接待媒体方面,多流于表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去年联赛,记者刚刚跟换工作岗位,从报纸转战网络。虽然有了一年的采访男排的经验,但还是希望和相关人员取得联系。当时球队的联系人,是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大球系的一位马姓的主任助理。当记者兴匆匆地拨通了她的电话,得到的却是冷冰冰的回答。
记者:您好,请问是马主任吗?
马:是的,你哪位?
记者:您好,我是杭州日报集团杭州网记者。
马:哦,有什么事吗?
记者:是这样的,新赛季男排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看到媒体联系人是您,就打个电话给您先联系一下。联赛的时候,要多麻烦了。
马:哦,你是哪个单位的?
记者:杭州日报杭州网。
马:杭州日报?你们同事已经来了。
记者:杭州日报和杭州网是隶属于一个集团的两个子媒体,一个是报纸,一个是网站。
马:既然是一个集团的,来一个人就行了。
说到这里,记者也不知道这样的对话该如何继续下去了。于是匆忙说了“那好吧,谢谢”,便挂掉了电话。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了某全国性图片社的一位摄影记者的身上。同样是这位马主任,也一口回绝了其采访要求,据这位摄影记者回忆,当时马的回复很是“简单粗暴”:“哦,我们不需要你们这样的媒体。”
其实,记者有采访比赛的权利,提前致电球队的媒体联系人,并非征询同意,而是出于媒体礼节性的“打个招呼”。不知道这位管理人员出于什么居心,竟然多次回绝记者的采访。
B 记者被工作人员“请”出媒体工作间
还有一件“荒唐事”发生在20日的比赛前。
赛前,几位杭城媒体记者在工作间休息,突然进来一位工作人员,不由分说地对着我们说:“哎,你们几个,可以出出去了。”
突如其来的“逐客令”让几位资深体育记者也摸不清头脑,“这里不是媒体工作间吗?”
原来,因为来采访男排的媒体本就不多,来工作间发稿的就更是少数,所以这间名义上的工作间,已经被挪作裁判、技术代表赛前开会的地方。“这里一直是裁判技术代表开会的地方,不好意思,要不请你们换个地方吧?”在工作人员知道面前站着的是真正的记者后,仍然如是说道。
倒是当值主裁判刘江打了圆场:“媒体比裁判重要,要不我们换个地方吧。”不过,最终离开的是记者。
“当了这么多年记者,第一次在比赛前被请出媒体工作间。”一位记者感叹道。
在对待媒体一事上,有的是无心之失,有的却是不智之举。对于球队的管理者,我们不禁要问,你们口口声声说媒体是球队成长重要组成部分,到底是不是一句口号?组织接待媒体看赛,能否不再流于表面?
记者带桌坐席虽然已经改建,但数量仍然有限,只能同时容纳5人工作;现场没有工作电源,只有记者自己去找;现场无线网是老大难问题,一直有信号,却怎么也打不开网页……
这样的点点滴滴,单拎出来看都是小事,但聚在一起,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给记者的工作造成影响。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人人都懂,但能做到的人并不多。我们情愿相信工作人员是希望尽善尽美的,但接二连三的事情,却让人不吐不快。
球队的成长复兴,不仅需要运动员、教练员的努力,更需要管理者、组织者、球迷、媒体的多方合力。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唯有如此,“复兴浙江男排”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