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医儿院心胸外科主任张泽伟主任医师(左)和来自海南的许先生(右)
杭州网讯 11月5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浙医儿院)的住院部的普通病里,来自海南的许先生正陪着自己2周岁的孩子在床下玩耍,看到这个活泼的小家伙,很难想到他刚刚做完心脏手术才五天 。
原来许先生的孩子接受的是浙江儿院率先在国内开展心脏超微创术,即经肋间小切口治疗室间隔缺损的超微创技术,这个技术将此前国内、国际微创心脏外科常规的3-4厘米切口降低到1厘米,给先心病患儿带来新的希望,是微创外科技术的又一重大进步。
手术不需要切开胸骨和体外循环
切口只有一厘米 创新性技术突破传统微创技术
“没想到手术会这么顺利成功,手术后4、5天的时间孩子就可以跑着玩了,我和家人都特别特别感谢张主任和浙医儿院的医护人员。”来自海南的许先生紧紧握住浙医儿院心胸外科主任张泽伟主任医师的手说。
许先生告诉杭州网记者,在网上查到浙医儿院专家信息后,10月30日就来到医院,经过专家评估,10月31日就进行了手术,术后一天就从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
“之前最担心的是由于孩子年龄比较小,做开腔手术创伤比较大,另外还可能留下很大的疤痕影响孩子未来的美观,现在看来这些担心都避免了。”许先生高兴的说。
浙医儿院心胸外科主任张泽伟主任医师说,这个治疗室间隔缺损的超微创技术,在手术中经过肋间采用1厘米的超小切口取代目前常规3-4厘米切口,然后将记忆金属放在类似笔芯大小的管子里,送达指定位置,按照指令撑开,在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将缺损完全封堵起来。
张泽伟主任医师表示,传统的方法是在胸骨切开,让患儿心脏停止跳动,需要借助体外循环维持正常心脏跳动,以此来开展手术。
传统体外循环开胸技术切口有5到6厘米(左)和现在超微创术切口仅有一厘米(右)对照图。
现在浙医儿院发明的超微创术,不需要切开胸骨,对肋骨没有任何破坏,对患儿手术打击小,不需要体外循环,避免了心包引流管等介入性医疗操作。
同时手术切口小,术中几乎是“无血手术”,避免术中输血产生的并发症。孩子在监护室也只需停留24小时以内,住院时间大大减少,总费用可以降低15%。更为欣喜的是,改善了手术的美观,不影响孩子对美观的要求,疤痕一厘米,(意味着切口仅有苹果手机home键的直径那么大)。
在600例手术基础上推陈出新 开启心脏手术超微时代
专家:今后或将突破最后一厘米疤痕
杭州网记者了解到,在近一个月内,浙医儿院有7例患儿采用这项新技术,均已成功达到预期效果。
心胸外科副主任李建华主任医师表示,超微创手术适用于1-3岁所有的室间隔缺损患儿,超过3岁的患儿可实行微创手术。超微创经胸小切口治疗室间隔缺损技术是通过微创技术和肋间小切口技术治疗各种类型室间隔缺损,扩大了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指征。
近五年来,浙医儿院率先开展心脏微创手术,对患有室间隔缺损的患儿来说,通过微创手术只留下4公分左右的切口,这一技术曾吸引德国专家来取经,并推广到德国儿科心外科手术领域,德国医生又将其推广到俄罗斯、巴西等国家。
2014年开始,浙医儿院在600例微创手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对原有微创手术进行多次改良,创新性实施经肋间小切口治疗室间隔缺损的超微创技术
据了解,此项技术尚在国内首先提出,技术难度高,要求手术技巧高、手术经验丰富。目前,浙医儿院心外科团队经过多次改良,手术技术熟练、对超微创技术掌握程度高。
“今后我们还将努力,通过其他方式把现在的一厘米也免去,让孩子们更加开心快乐健康的成长。” 李主任说。
误区:家长担心孩子年龄过小而选择等孩子长大再去治疗
采访中,心胸外科副主任李建华主任医师提到,很多家长发现自己孩子有这个问题,但总是担心孩子年龄过小,在心脏上动手术,会产生很多并发症。就目前的技术水平,建议家长选择早点诊断早日治疗,以免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有15万到20万的先心患儿产生。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表现出,患儿多生长迟缓,体重不增,有消瘦、喂养困难、活动后乏力、气短、多汗、易患反复呼吸道感染,易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如果家长发现自己孩子有上述症状,请尽快去医院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