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杭州都市圈市县(区)长论坛在海宁开幕。
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杭州都市圈联合签署《海宁宣言》。
杭州网讯 文化是根,创意是魂。文化对于一座城市的创新会带来什么?文化的引领对于城市群的发展又意味着什么?
9月20日,在海宁举办的第三届杭州都市圈市县(区)长论坛上,来自海宁、余杭、萧山、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桐乡、德清、安吉、绍兴、诸暨等市县(区)长们,围绕杭州都市圈“文化引领、创业创新”这一主题进行“论剑”,阐述杭州都市圈文创产业如何联动与错位发展,并联合签署《海宁宣言》。
文创产业让资源小圈找到了新蓝海
过去5年,杭州都市圈已完成了建立模式阶段的任务,如今已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杭州都市圈协调办相关负责人说,过去杭州都市圈重在产业联动、经济合作等领域的发展,如今已步入了经济与文化全方位融合的新阶段,文化发展正成为推动都市圈融合发展的新力量。
统计显示,去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843.30亿元,占全市GDP的12.03%,一举超越商贸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坐上杭州服务业的“头把交椅”,如此高的比例属全国罕见。
杭州都市圈协调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杭州都市圈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城市群,缺矿产、缺港口,发展工业有较大局限;又是文化大市,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资源。文化创意产业成了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同时,文创产业也是助推着企业转型与城市创新。如杭州万事利把传统丝绸做成创意产品,长兴“百叶龙”在传承中创新走出了国门,湖州、绍兴等传统纺企业出品了《今童王世界》、《少年师爷》等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动画片等等。
传统制造业努力变身文创企业,已成为杭州都市圈的一大亮点。杭州市文创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创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整合,提升了传统产业的附加值,也拓宽了文创产业的发展渠道与空间。
文创产业需要错位发展 产业交流将提升都市圈文化认同
由杭州市、海宁市、浙江华策影视公司三方面共同建设的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被业界誉为杭州都市圈文创产业联动与错位发展的一次成功探索。它的实验区总部设在杭州,影视基地则建在海宁,充分发挥了杭州与海宁的文创产业优势。
《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指出:极核城市发挥环境和人才优势,建成综合性、高层次的设计创意及创新、展示、交易、交流中心;其他城市根据自身比较优势,选择若干条件较好区块建设专业性设计创作基地。
杭州市文创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杭州主城区的饱和,以及各种成本因素,也有一些文创产业出现了向周边地区梯度转移的现象。
文化认同是区域一体化的难点,也是城市融合的最高形态。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杭州都市圈近年来也在不断做出探索。
杭州与诸暨携手打造一年一度的“西湖西施故里荷花会”,以荷为媒促进两地往来;“中国美丽乡村”安吉,提出了“那片大竹海,就在西湖边”的口号,成功地拉近了与杭州的心理距离;与杭州共拥一江钱塘水的海宁依托“潮文化”正在建设“百里钱塘文化长廊”等。
杭州都市圈协调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当今城市发展强调文化软实力的打造,在经济合作、交通共享、民生共保等方面的基础上,杭州都市圈实现文化认同才能对内提高凝聚力,对外扩大影响力。”
文化惠民才能满足需求 提升幸福指数
今年4月,杭州与德清、安吉、海宁、桐乡、诸暨等节点县市互相组织了24个体验团开展都市圈生活体验。
“以串门、走亲戚的方式,让都市圈市民了解各地的区域品牌、文化品牌、服务品牌、行业品牌等,拉近了都市圈居民之间的心理距离,共同分享幸福和谐。”杭州市品牌办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今年“杭州艺术博览会”在杭州展览结束后,还在都市圈城市进行巡展,一系列的文化共享活动拉开了杭州都市圈文化“走亲”的序幕。
“杭州都市圈实现文化融合将激发城市创新活力,推动文创产业发展、丰富文创产业形态,最终目的则是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提升幸福指数。”杭州都市圈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都市圈文化资源的共享,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尤其是节点县市居民的多元文化需求。
会上,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黄亚洲发表主题演讲,阐述长期浸润吴越文化的杭湖嘉绍四城市在当今文化引领下所获得的机遇与信心。
论坛期间还启动了杭州都市圈新锐文创青年人物评选活动。作为杭湖嘉绍文创产业联动与合作交流的一个典型,该活动由在杭州都市圈青联合作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发起,搭建起一个四地文创产业资源共享,充分发现、挖掘和培养四地青年文创人才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