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澄堂讲台
思澄堂外观一角
思澄堂一楼一角
思澄堂一楼大厅
相关阅读:
思澄堂是杭州基督教会现存唯一一座古老教堂
杭州网记者体验的第二站名为“思澄堂”,隐约记忆曾多次路过其门前。
“解放路,上塘路附近嘛。”电话那头工作人员提醒记者。
“距离香溢大酒店不远?”记者确定。
“对!对了!”工作人员回答。
地址不难找,只是一下子要确定还真有点不容易,记者坚信很多人恐怕也是如此。故充分理解主办方举行如此体验之旅的必须性。
“思澄堂”的江梅牧师介绍说,思澄堂是杭州基督教会现存唯一一座古老教堂,迄今已有八十年历史。她的原宗派背景为美国长老会。
思澄堂的历史可追溯1858年(清咸丰八年),当时美国长老会的中国传道张澄斋、金鳞友与信徒从宁坡来杭寓于紫阳山汪王庙内剪刀巷开始布道,数月以后,英美法三国与我国突交涉,传教士离杭州返甬,宣教事业因而停顿。
1864年11月美传教士葛宁与张澄斋由宁波来杭,暂住马所巷圣公会会内,12月租皮市巷五开间楼厅一所作为礼拜堂。其子为纪念其父张澄斋牧师,1927年建成并起名“思澄堂”。
设计理念超越 可容纳1800人活动
1858年美国传教士葛宁夫妇带着宁波的两个信徒(当时的宁波是五口通商之一)来杭州传教,这是基督教传入杭的第一次。他们在皮市巷口,距现今思澄堂500米左右的地方租了一处楼房作为布道所。1868年,在宣教士离开之前,选立张澄斋先生为牧师,他便是杭州的第一位华人牧师,当时的布道所有40位信徒。
1923年张澄斋牧师的大儿子张宝庆(职业医生)购买土地(就是现在思澄堂的位置)建造教堂,他自己奉献了1万银元,同时汇集国内外的信徒奉献的5万银元完成了建造。1924年动工,1927年竣工,1930年投入使用。
思澄堂构建风格与1924年基督教在中国的“自立运动”的呼声是不谋而合。思澄堂从设计到建造都是中国人自己做成的。它是一种中国宫殿式的建筑,陡岩峭壁,三层的跃层式设计(跃层在当时是中国富人家里的设计)足显当时基督徒的爱国自立的精神。
思澄堂构建是十字架形的建筑,是当时中国基督徒对信仰的一种表达,将信仰与传统融为一体。在建堂之初布道所的信徒人数是141位,但是设计者却是按照能够容纳1800人的标准来设计空间的,这一点也是显出设计理念的超越。
曾遭受蹂躏 被拆的钟楼将复建
文革之前杭州有26所教堂,到大跃进时集中成了5所,思澄堂就是其中一所,后来又减缩集中留下思澄堂这一所了。文革这里成了红卫兵的总部,在思澄堂院子发生过焚烧《圣经》6天6夜的事情。文革期间几位牧师也被关押在思澄堂三楼,后思澄堂被改为杭州图书馆的仓库。
文革后1981年思澄堂复堂,复堂是由于英国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于1981年到中国访问,要参观杭州的教会,蔡文浩老牧师于是向国家外交部提议收回思澄堂作为教堂重新开放。1981年3月在大主教来访之前,思澄堂完成修复工作,这次修复政府出资10万元,用进口的杨松木将三楼换顶了。
复堂之前,因杭州市区建造需要,本来位于解放路中间钟楼被拆毁了,左右两边厢房也被拆毁。1981年就在左右厢房的遗迹建造了内外宾室。2005年由于一楼有一处裂缝,思澄堂教会的信徒自己出资又对思澄堂进行了一次修补,三楼顶部又重新换过来一次,补了一些瓦片,一楼二楼加固。这就是今天所看到的也是仍在使用的思澄堂的构建和保管的经过了。
据江梅牧师介绍,4年前,市领导视察思澄,得知钟楼情况时十分重视,关于筹建钟楼方案已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建造好的钟楼将位于思澄堂后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