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城区书院老师向记者们介绍大数据运用于该校教育教学工作情况。
走在衢州市工程技术学院,随处可见这样的二维码
技术,让教育变得更智慧。
在浙江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信息化一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和改革动力。今天,"教育环浙行•教育信息化"采风记者一行来到孔氏南宗胜地——衢州,通过实地走访学校,一探其近年来在教育信息化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成果。
柯城区书院中学:大数据让分数呈现意义
在书院中学,学生们考试后拿到的成绩单可不仅仅只是一张纸,而是厚厚的一打"成绩分析报告"。这份报告囊括了该学生的考试成绩、各科知识点掌握情况以及能力综合评价。
初二(4)班的江莹在上一次考试过后就收到了这样的一份"会说话"的成绩单,成绩单上的柱状图、表直观分析了江莹在这次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从语文知识点掌握情况分析表中可以看到,江莹的卷面书写、文言断句等能力掌握较好,远远超过班级平均水平,但在语言运用和写法分析方面还需重点提升。
另外,英语、科学等各科目考试情况都通过大数据分析最终以图标的形式一一呈现在学生和家长的眼前。
这一系列的学生成绩分析都是基于奇普嘉阅卷系统,这是书院中学在2014年引进的一套教育装备。通过这一设备,学生和家长不仅可以获得学科考试的详细分数,还可以获悉分数背后暴露出来的问题。
"如何运用大数据诊断推动教学质量评估从经验走向科学"是书院中学在信息化背景下一直思考和探究的问题,经过不断摸索,书院中学逐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教育信息化之道。
比如,借助微信这一平台,"青衿织布机"为不同的学生生成各自不同的错题本。让学生紧紧围绕电子错题本进行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相比于传统的手抄错题,自动生成的电子错题本大大减少了学生们抄录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推行无边界课堂 打造智慧校园
走进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手机自动连接上校园wifi,只要走一小段路就能看到一个手机充电站。
校园里手机充电如此频繁是为何?
原来,衢州市工程技术学院的考试都是通过手机完成的。学校现已建设了完善的学科考试题库,每门课程的考试,系统自组卷生考试二维码,学生只要扫一扫,就可参加在线考试,考试结束后系统自动在线生成成绩。
不仅考试可以用手机考,学生们在课堂之外若有不懂的知识点,同样可以通过扫一扫自主学习。
采用知识碎片化教学,学校将一堂完整的课按教学要求模块化、碎片化、细分化,实训老师可以利用手机终端将现场拍摄的视频共享到学校的工程云空间内,供学生实时学习参考,实现学生精准学习。
此外,工程技术学校建立了微课录播室、网络走班教室等,并配备了60台云桌面,80套电子白板。老师在录播室或工作室上课,学生可实时收看教学直播,将操作细节放大至屏幕上,利于每一位学生看清操作步骤,真正实现"无边界网络课堂"。
新华小学下村校区:漫步"云"端,打造"会学习"的农村娃
阳光下,百年老桑树旁,不同年级的小学生们每五人露天围成一桌,组成蚕桑文化学习小组。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ppt,找到蚕宝宝吐丝过程图。”
三俩同学共用一台平板电脑,边看图边轻声讨论起来。'
这是新华小学下村校区的拓展性学习课程。班级通过“双向招标”的方式组建。借助学校数字化平台,教师先在网上开展可乘招募,将课程内容、课程要求、组班人数、课程计划等进行公示,学生浏览完所有课程后,根据自己地兴趣自主选择、在线选科,最后由平台自动组班。
此外,教师借助“四叶草”平台,将科学、美术、音乐、语文等相关学科教学制作成微课,下村学生就可以通过笔记本终端,选择相应课程进行学习。
目前为止,“四叶草”平台上,发布的课程资源已达一千多个,学生借助终端上传的作业为300多份。
“这种方式很好,能让我们家长在家里也能实时监督孩子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状况,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了。”一名家长这样说。
“信息化引领支撑着教育信息化。”2016年,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旨在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十三五期间,实现教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是浙江智慧教育的核心所在。”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施建国说。
接下来,记者团将继续走访龙游县下库小学和实验小学,深入学校了解衢州校园信息化和助力“五水共治”等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