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网讯 近日,一篇由浙江医生撰写的关于原发性肝癌治疗的论文登上了国际生物和医学领域权威杂志《elife》,并得到了国际著名肿瘤学者的肯定。这篇论文的核心内容介绍了“靶向肿瘤内乳酸阴离子和氢离子的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简称“TILA-TACE”,由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胡汛教授团队和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介入科晁明教授团队合作发表并命名。这是一项从理论到实践完全属于浙江医生的创新,为原发性肝癌治疗带来了世界性突破。
1982年起,胡汛教授和团队开始了对肿瘤治疗的研究。多年过去,他终于发现肿瘤细胞的一个致命弱点,并提出了一种新的肿瘤治疗原理:肿瘤细胞需要“吃”东西才能生存和生长,而葡萄糖是肿瘤细胞必需“吃”的东西,剥夺葡萄糖,肿瘤细胞就会死亡。
大多数实体肿瘤血管发育不良,葡萄糖供应不足,照理肿瘤应该能饿死,但为何肿瘤没有饿死并且还不断生长呢?胡汛教授解释:肿瘤中有大量的乳酸,乳酸解离成乳酸阴离子和氢离子,成为肿瘤细胞的两位“帮手”,让其自身能够根据“食物”的多少决定“消耗”多少。两位“帮手”协同作用,使得肿瘤细胞在葡萄糖含量很少时,非常节约地利用葡萄糖;在没有葡萄糖的情况下进入“休眠”状态;当有葡萄糖供应时即刻恢复生长状态。
因此,若想有效“饿死”肿瘤细胞,不仅要剥夺葡萄糖,还需同时破坏乳酸阴离子和氢离子的协同作用。在葡萄糖饥饿或缺乏的前提下,只要去除这两个因子中的任何一个,肿瘤细胞就会快速死亡。
胡汛教授介绍,用碱如碳酸氢钠(小苏打)来去除肿瘤内的氢离子,就可破坏乳酸根和氢离子的协同作用,从而快速有效地杀死处于葡萄糖饥饿或缺乏的肿瘤细胞。胡汛教授团队提出了这一治疗肿瘤的新理念,并于 2012年在国际学术刊物《病理学杂志》(Journal of Pathology)上发表。
数据显示,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常见肿瘤中分别居第六位和第三位。而如今,全世界肝癌新发病例中,超过一半在我国。
“大多数肝癌病人在医院初诊时,已不适合手术切除、消融术、或肝移植。”晁明教授介绍,推荐的方法是“常规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简称“cTACE”。该方法的一个主要原理是,用一种栓塞剂将供应肿瘤营养的动脉堵塞,这样就可以“饿死”肿瘤。然而这种方法对大肝癌,也就是难治型肝癌的疗效并不好。原因正是胡汛教授所研究的,两个因子可协同保护肿瘤细胞,并重新建立血管来获取营养。
胡汛教授的基础科研成果为肝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而怎样将成果快速转化成肿瘤临床治疗,让更多患者受益是关键。2012年起,拥有30年临床经验的晁明教授团队和胡汛教授团队一拍即合,投入到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俗称肝癌)新型疗法研究中,并将这种方法命名为“靶向肿瘤内乳酸阴离子和氢离子的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简称“TILA-TACE”。
晁明教授解释说:“常规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切断了肿瘤的‘食物通道’,然后我们再用碳酸氢钠去除肿瘤内的氢离子,相当于不仅不给肿瘤‘吃饭’,还让它去健身房快速消耗,迅速‘饿死’。”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用cTACE治疗了37例病人,18例有效;用TILA-TACE治疗了40例病人,40例有效。要强调的是,在这个临床研究中用TILA-TACE治疗的肝癌都是难治型肝癌。
“去年1月,一位40多岁的女性来浙医二院检查,被确诊为肝癌晚期,肿瘤体积高达2.8升,相当于一个甜瓜大小。肿瘤外科手术已经难以治愈,于是患者被转到了放射介入科。晁明教授为她做了详细检查,发现她有严重的黄疸,但是没有腹水,可以使用新疗法。多次治疗后,核磁共振检查时,肿瘤已经失去了血液供应,成为了“死尸”,延长了病人的生命。”晁明教授说,“TILA-TACE”改善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了病人的生命,也代表了一个肿瘤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