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考古学会指导,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发现杭州——2023年度杭州考古成果展”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西湖美术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汇聚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23年考古出土新发现及部分历年出土的精品文物317件(组),通过解读各个历史时期的遗址和出土文物,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杭州城市的发展和变迁,走进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美丽杭州。
展览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五个单元,介绍了2023年杭州考古的十余个新发现。
良渚人的石器加工场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考古发现表明良渚文化早在五千年前,就已出现了成熟文明形态并进入早期国家阶段。本年度杭州考古发现中,萧山沈家里遗址和桐庐沈家畈遗址都发现了良渚时期的石器加工场,是反映钱塘江流域史前石器工业遗存面貌的重要代表性遗址。
工作人员介绍,遗址里多见未磨制好的毛坯,少见已经磨光的石器成品,但同时又发掘出大量打磨石器的磨石、砺石,这一有趣的线索,似乎指出沈家畈是一个“产品输出型”遗址,而不是自己用。
沈家畈遗址位于桐庐县分水镇沈家畈村,地处分水江(富春江支流)呈U形大弯道凸岸堆积部分。
为什么石器加工场会选在大弯道上?
工作人员诉记者:“石料从山体自行剥落后,会滚入河道,随着江水从上游,滚到下游。这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中,脆弱的石头可能在滚落途中就裂开、破碎了,剩下能完整滚落到下游的,自然就是足够优秀的’石料’。遇到U形大弯道时,石头会搁浅在河滩,最方便采到合格的石料,如果要在江边建石器加工厂,肯定也是首选建在弯道处。”
商周时期的聚落
当良渚文化的余晖渐渐淡去,这片土地迎来了新的变化。大融合背景下的分裂斗争,不仅引发了国与国之间版图不断变化,更使得杭州在这场文化碰撞中,焕发出生机。本年度杭州考古发现中,昇光遗址、金家浜遗址发现了商周时期的聚落,为深入研究浙江乃至南方地区商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内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汉唐时期的城邑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推行郡县制,于今天的杭州设钱唐、余杭两县,隶属会稽郡。秦汉六朝至唐,杭州地区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存。本年度杭州考古发现中,黄泥坝汉代墓葬、杭氧遗址、余杭古城遗址,分别代表了墓葬、聚落、城址三个类型。将这些遗迹点连接起来,一座城邑的活动轨迹便生动地浮现出来。
一个虽有缺失但活灵活现的青瓷胡人俑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在杭氧遗址中发现的,不过它只剩下身体部分了,大家仔细看可以看到胡人手中抱着一只小羊,其实这件文物完整的是胡人抱着小羊骑着兽,头顶烛台,有一件类似的文物在萧山博物馆展出,大家可以去参观一下。”
吴越国的西都钱唐府
五代时期,钱氏家族的经营无疑将杭州推向了历史上第一个高峰。近年来的杭州考古发现中,圣果寺遗址、南高峰遗址、净慈寺遗址、衣锦城遗址等一系列重要发现,为大家还原了繁华兴盛的吴越国。
宋元明清的东南第一州
1138年,宋室南迁,定都杭州,此后大力建设近150年,使杭州一跃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首屈一指的大都会,本年度杭州考古发现中定民坊遗址和十里埠宋墓从市民生活到墓葬陵园,将这一时期的杭州面貌塑造得更为完整……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定民坊离南宋御街只有50米,可谓当时的‘黄金地段’,在定民坊遗址中发现了方砖墁地、房址、水沟、灶址、水井、砖基等遗迹,出土了种类丰富且较为精美的瓷器等标本共 890 余件,为研宄南宋临安城坊巷布局、建筑形制及居民生活提供了实物资料。”
对于古人的生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象,回答这些问题最直观的是田野考古获取的第一手资料。近年来,杭州考古硕果累累,在考古人的手铲下,杭州这座城市古今重叠的文化面貌被梳理得更加清晰,透过丰富的物质遗存,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生动而独特的历史地理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