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82岁的魏大爷(化姓)在清洗完黄鱼后,不小心将洗鱼的水洒到了有伤口的左脚上,当时他不以为意,但左脚越来越肿痛,连带着小腿肉也疼痛起来,就急急忙忙一起来到了浙大二院急诊。
值班医生查看了魏大爷的左脚,红肿、局部有水疱及发黑,考虑魏大爷可能存在创伤弧菌感染的风险,于是将魏大爷左足背伤口的分泌物挤出送检测。结果显示,虽然没有查见创伤弧菌的身影,但伤口存在其他细菌。由于脚肿痛较厉害且脚趾有麻木感,意味着感染严重,立即对其进行了切开减压手术。
经过充分引流及抗感染治疗,魏大爷最终获得康复并恢复行走能力。
什么是创伤弧菌?它是一种革兰阴性菌,是一种栖息于海洋和海鲜体内外的一种常见细菌,有“食肉菌”之称,是致死率极高的致病弧菌。其特点:一是嗜温性,在冬天它几乎无法存活,夏天则是它活动的高峰期;二是嗜盐性,生存繁殖最佳的盐度为0‰-18‰,在不含盐或盐度过高的水中均难以生存繁殖。创伤弧菌感染多是身体有创口在海水中游玩,或者是处理带菌海鲜的时候受伤所致。同样,吃带菌的生鱼片、生蚝等海鲜也可能感染。
创伤弧菌一旦侵入皮下组织和筋膜,首先消耗组织中的氧气,同时细菌分泌酶类将组织中的过氧化氢分解,使组织进一步缺氧,这为厌氧菌创造了适合生存的环境。由于细菌的大量繁殖和毒素的作用,迅速引起浅筋膜组织的炎症。被创伤弧菌感染后,临床上最常见的两种表现:伤口感染和脓毒血症。它的潜伏期平均为24小时。约50%~70%的患者会在一两天内出现局部皮肤肿胀,疼痛明显,伤口周围或感染肢体末端皮肤呈黑紫色,有水疱。感染者常伴有发热、腹痛、腹泻、呕吐、低血压等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肌肉坏死和败血症,甚至有截肢和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风险,因此创伤弧菌被称为“海洋中的隐匿杀手”。
医生建议,处理海鲜要戴手套,海鲜做熟再食用,有伤口时尽量不要触碰海鲜,如果被虾、蟹、鱼刺伤,应尽量将血挤出,用清水冲洗,若出现上述疑似感染症状,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