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运河,跨越古今。
铿锵的棹曲从两千多年前唱起,逐浪的舟楫摇曳着文明的记忆,绵延的河道上满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民在这里持续高唱着生生不息的生命赞歌……
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正式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杭州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南端和浙东运河的起点,十年来栉风沐雨,大力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实现了城市肌理与文脉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的互促共进。
扫码看访谈视频↑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杭州网精心策划《运河“拾”光 “墅”写繁华——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特别访谈》节目,并邀请杭州市拱墅区副区长贾元元做客杭州网演播室,和大家分享十年来拱墅区在大运河治理、保护和传承方面的举措,并展示拱墅区在大运河与城市互融共生和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所做的创新探索。
万物永续,绘就“生态之河”
拱宸桥下,一艘艘水上巴士载着游客的欢声笑语,路过桃红柳绿的江南水景,漫步在岸边,市民游客悠然踱步,历史街区人气鼎盛,处处都是祥和欢乐的气氛。
但这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气象可来之不易,贾区长介绍说,“这十年间,我们拆除半山电厂5座冷却塔,关停曾占全市渣土出运量70%的谢村渣土码头,相继转迁杭州炼油厂等工业企业2000余家,将大运河沿线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打造省级高新区大运河数智未来城,实现‘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零直排。”
《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写道:“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大运河何尝不是历史所给予我们的最好的“安排”,拱墅区将此“安排”更为精细地铺展开来,贾区长说:“拱墅区实施大运河水系综保工程,全区现已建成省级美丽河湖45条、市级美丽河道67条,建成沿河生态廊道约311公里,逐步形成‘一河一山、环网相扣’的5分钟可达绿道网络。”
为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标识、凝聚中国力量的共同精神家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文化体验空间,拱墅区吸引多元主体共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改造提升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大运河书法公园,建成大运河紫檀博物馆,开放祥符桥传统风貌街区,推进11个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让生态与文明相融相生,让大运河焕发出新的活力。
赓续文脉,保护“文化之河”
这几天,正值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宣传周,在杭州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小河历史文化街区、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和运河天地,异彩纷呈的2024大运河文化市集活动,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参观体验。
作为大运河最南端的“运河明珠”,拱墅是大运河沿线区县(市)遗产保护最完整、最具典型意义的区域之一。
做好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从流淌着的宝贵遗产中挖掘更多文化价值,拱墅区科学修复了小河直街、桥西、大兜路等历史文化街区,焕新重现祥符老街、义桥老街等传统风貌街区,实现保持延续现有居住功能和保护恢复原有院落形态的有机统一,保留“枕河而居”的传统运河民居风貌。
贾区长说:“拱墅区现已建有市级以上文保单位(点)49处、工业遗产21处、打造运河南博物馆群落,全域博物馆数量增至30家以上,我们努力保持物质文化遗产与周边环境风貌、文化生态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文脉如水,文化入心。在软实力方面,拱墅区积极创新传播路径,不断提升大运河文化影响力。
贾区长介绍,围绕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的主题,拱墅区积极承办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首届“秋白中短篇报告文学奖”颁奖典礼暨大运河文化文学精品创作活动启动仪式等国家级重大文艺活动。
拱墅区还探索“技术+文化+创意”沉浸式传播新模式,制作《如此拱墅》《水运》等形象展示宣传片,创作《一路好运》音乐作品,举办“拱墅值得”全民短视频大赛等活动。
通过文化大数据平台,结合AIGC及大数据技术,围绕大运河地标,打造“大运河数字文化星谱”,积极探索实现大运河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互促路径,全面实施“大运河文化润心工程”。
贾区长说:“我们整合出精品景点,连珠成链,自武林门至拱宸桥串起一条璀璨的运河旅游景观带,并布局471个街头艺术表演点位,每年1万余场演出,激发大运河文旅活力。”
传承经典,激发“创新之河”
在大运河隽永的时光里,非遗在匠人的手中新生,绽放出旖旎的华光。围绕大运河文化遗产,拱墅区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利用,非遗保护发展指数蝉联全省第一。
据悉,拱墅区目前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37项,二十四节气(半山立夏习俗)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制扇技艺(王星记扇)、朱养心传统膏药制作技艺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杭州小调的婉转悠长、米市剪纸的纸上生花、浙派琵琶的清丽细腻……这些非遗技艺不断走进大众的视野,在一招一式、一张一弛间重新构建人与时间之间的联系。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杭城人民用满腔热血在运河畔掀起了生产浪潮,而如今拱墅区将大量的工业遗产活化利用,以创新的方式让“钢铁洪流”遇见“赛博朋克”。
贾区长为大家讲述“小河公园”创新的故事,她说:“‘小河公园’前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浙江省建立的第一座油库——小河油库,是运河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和杭州的‘老工业代表’,我们对旧时遗存进行保护改造和利用,现在已成了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还有刚获得2024年世界景观建筑奖杰出奖的大运河杭钢公园,成为工业遗存改造的典范、艺术文创中心和人文活动聚落。当工业遗存与电音舞台相碰撞,迸发出时代更迭的火花。
重机厂的工业遗存已摇身一变,成为新天地太阳马戏剧院,丝联166文创园、大河造船厂改造为运河天地,通益公纱厂变身为手工艺活态馆……在拱墅,工业遗存一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一个个迭代升级的转型案例在拱墅大地上不断上演。
贾区长说:“大运河沿线的‘工业锈带’逐渐转型成为‘生活秀带’,大城北的杭州文化新地标群正在酝酿,焕发全新时代光彩。”
细心呵护,打造“人民的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流淌千年的文脉,是拱墅最鲜明的文化底色,贾区长认为,大运河最美的景色,是运河沿岸居民脸上洋溢的笑容。
通过打造“阳光老人家”“阳光小伢儿”服务品牌,拱墅区共建成170个阳光老人家和55个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并密集打造43家民营艺术空间、32家城市书房,8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星罗棋布,小而美的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散落在市民身边。
拱墅区全力打造“大运河”文艺品牌,如音乐剧《如是拱宸》、话剧《北上》、舞剧《一扇百年》等一批文艺精品力作,让更多市民感受大运河文化魅力。
还创新推出“运閤集·武林之夜、宋韵北关”、马戏市集、非遗花伞市集等文旅项目,以匠心手作、新国风原创、禅意文化等为特色,让百姓感受到拱墅文旅特有的烟火气、文艺范。
千年运河与城市互融共生。拱墅始终坚持让运河文化与城市互融共生,不断推动以文塑城、以文兴业、以文惠民,拱墅将不断擦亮“运河明珠”金名片,让运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