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网 - > - 杭网原创 - > - 原创新闻
“指津·非遗谭”大运河非遗讲坛开讲,感受石头造物之美
发布时间:2024-06-17 16:34:57 Mon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6月18日,“指津•非遗谭”大运河非遗讲坛第四季第4期《石文化之美》将在大关非遗馆(德苑路101号)2楼国学讲堂举办。本次讲坛由杭州市拱墅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浙江省非遗文献馆、杭州市拱墅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

此次讲坛将由潘海宾老师与大家分享非遗故事。

潘海宾

潘海宾,中国玉石雕工匠、高级工艺美术师、石雕代表性传承人、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潘海宾石雕大师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

石头看似沉寂之物,而遇到了对的人便有了交流和对话,变成灵动之物。

石之美有两层含义:一是物质之美,经千万年沉积诞生于地层,古老而悠远;二是艺术之美,被喜爱之人拾取欣赏于心神之间,清奇而当下。前者属造物之功,后者乃人文之趣。

而石雕,则是赋予了石头第三层的美,让石焕发新的生命,以最佳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成为一件艺术品。石雕之所以乐趣无穷,就是因为我们只能看到石头的表面的纹理,而无法窥探到深层的内涵,在雕刻的过程中一层层被剥落,听从石头的变化,作出随机应变的处理。

从14岁开始拿着刻刀和父亲学习雕刻技艺,潘海宾完成了与石头的一次次凝望,通透解读了石头物语。

潘海宾认为,每一颗石头都是有灵魂的,雕刻师是在原有的石头的造型上进行加工表达。一颗石头从原石到最终成为形态,要半年甚至更久。雕刻的不仅是玉石,更多的是那份耐心和对艺术的不断追求,还有寂寞的坚守和一个雕刻师的使命。

一刀一刻皆匠心。本期讲座,潘海宾将和大家漫谈石头造物之美。

讲座时间:2024年6月18日上午10:30

讲座地点:大关非遗馆(德苑路101号)2楼国学讲堂

本场活动将在杭州网进行线上同步直播,欢迎大家在6月18日上午10:30观看直播。

扫码看直播

作者:记者 吴越溪 海报 葛颖蓓  编辑:徐文杰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